ZKX's LAB

对于发烧,我们不应该只会降温附日常小儿发烧中医辨证完备思路

2020-10-16新闻13

对于发烧,我们不应该只会降温附日常小儿发烧中医辨证完备思路

文 | 冉红星&杨千栋&郭莎拉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身体是可以自己调节体温的。从四季变化中就能知道,我们的体温并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相对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发烧的过程是由于外来的或内生的细菌、病毒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了身体调节体温平衡,这就像是空调的制冷功能失灵。

但高烧不能代表孩子一定不好,低烧不能代表孩子一定没事。比起体温的高下来说,观察孩子整体的状态可以更有效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了可以看得更明了,中医认为我们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到的是整个人的生命力。

包括:胃口,活力,消化能力,大便通畅度,睡眠质量等等。

划重点:

温度的降低不代表

发烧的病因解除了

从中医角度来说发烧主要还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比如太冷或忽然很冷,太热或忽然很热,下雨后湿度变大,这些情况会导致人体的局部机能异常,进而导致体内环境的变化。如果出现适合细菌和病毒生存发展的环境,病毒和细菌就会成为参与疾病过程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

在这个过程中,发烧也可以看做是自身启动的一个解决方案。这时,身体免疫力会通过提高体温来解决机体的异常问题,包括排出病理产物,如痰、废气,大便,小便,汗等。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解决“发烧”想赶走的问题,但不是发烧本身。如果我们明白这个点,我们就会跳出那个“降温-升温-降温-升温-降温-升温"的黑洞里。

对于发烧,我们不应该只会降温附日常小儿发烧中医辨证完备思路

但如果还是想解决“发烧”本身,那么我们会做什么?

也许会物理降温?

你会说没错啊,因为物理降温可以直接降低温度。包括用退热贴或冰袋敷前额、头部;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腘窝部;洗温水澡,等等。

目前临床西医也对物理降温的方式有存疑,包括贴退热贴以及洗澡,更不建议家长采用冰水和酒精擦浴办法退烧。冰水擦浴会明显增加不适感;酒精擦浴可使血管剧烈扩张,引起虚脱或酒精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发烧,我们不应该只会降温附日常小儿发烧中医辨证完备思路

而从中医的角度,物理降温基本不太会起到什么帮助,如果对于风寒感冒发烧情况,帮助降温和散热极可能与身体的发汗趋势背道而驰,进而导致病程延长。

如果还想针对温度想办法,我们还会做什么?

对了,要用退烧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退烧的药物只有2种 :即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咛)和布洛芬(美林)。前者适合 3个月以上的孩子,后者适合 6个月以上的孩子。

对于西医给出的退烧药使用注意事项包括有:

1.用退烧药要根据体重计算药量,而不是年龄。

2.严禁把成人的退烧药掰开、减量后给孩子服用。

3.感冒药和退烧药同时使用需要仔细看成分,避免相同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4.服药期间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

5.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间隔是4小时;每种退烧药每天给药不能超过4次。

6.必须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时,交替使用的时间间隔最少为2小时

同时,国内外较为权威的西医对退烧药使用说明很重要的一点是:退烧药只是为了让了身体更舒服,但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而没有找到病因前,盲目的退烧只会掩盖病情。

中医认为退烧药可以一定程度地通过发汗来排除病邪。如果确实是单纯的风寒发烧的情况下,没有更温和的方式可选择时可使用小剂量的退烧药进行发汗把寒邪通过汗液排出来,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但是,只适合风寒发烧,而且是没有更温和的方式时。

很多朋友在开始学习中成药的时候都会问?现在退烧了,如果晚上再烧起来还怎么办呢?

反复烧,是使用退烧药的常见情况。

原因是,吃了退烧药之后了那个退烧是个假象。

对于发烧,我们不应该只会降温附日常小儿发烧中医辨证完备思路

因为会反复发烧,加上降温效果又很迅速,所以我们常常不能避免对退烧药的反复使用。羊爸爸社区有妈妈们的一些个案反馈,小孩在使用退烧药后不到一分钟就出现惊厥,或者十分钟之内出现惊厥。

因为退烧药可以发汗,而惊厥大多是因为津液缺失造成,那么我们大概可以推断,一方面是小孩平时脾胃状况不太好,津液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是退烧药的反复使用快速地消耗了身体的津液而导致的惊厥。

这里我们需要不断提醒妈妈们的是:反复使用退烧药、滥用退烧药,对小孩体能的过度损耗后,对小孩的脾胃极可能存在潜在的伤害,导致后续长期体质问题;在此观点上,相信国内外权威的西医也秉持同样的意见。

说到底,孩子发烧,首先要学习的是每一种发烧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再划重点:

来看发烧的急重鉴别

急证需要找靠谱医生的情况:持续的神志不清,抽搐频繁,持续高热,大便几日不通。有惊厥史的小儿,高热时间超过三天,家长处理却无效的。

普通发烧可以通过辨证处理:精神稍差,舌苔异常(变厚或变黄),怕冷,怕热,手脚凉,手心烫,出汗而不退烧。

变蒸发烧不需要处理:精神正常,无汗或微汗,没有明显咳嗽,腹泻,便秘的症状,手脚温热,耳朵,屁股凉。变蒸是小儿生长过程中生理的需要和更新。每次变蒸发烧后,小儿会在智力,体力方面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继续划重点:

辨证发烧的常见种类和处理方法

积食发烧:由于吃了超过当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而引发的肠胃垃圾积滞之后引起的发烧。不一定是吃得太多而引发积食,有时候,高蛋白制品,多油,重口味,多添加剂,多寒性,生冷(如水果)等,由于需要通过更多的热能动力进行消化吸收,所以,也会引发积食。

其中需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是:1,自身脾胃消化能力和动能不足。(如小儿娇嫩的脾胃,如正处在生病时,如相对的虚寒体质)

2.则是食物自身被消化时的难度等级。(如肉蛋奶的难度等级大于蔬菜,水果的难度等级大于米饭,米饭的难度等级大于稀饭。)

伴随会有,舌苔厚,手心烫,大便硬黑,恶臭,或者便秘,口臭,爱喝水,怕热等特征。

处理思路是:通便,消食化积。

中成药可以使用的是四磨汤口服液,或保和颗粒。也可以使用外治法,如运八卦,掐四缝,下七节骨等。如果大便通了,垃圾排出了,就会退烧。

受寒发烧: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受了风寒。除了冬天,其他季节也同样会受寒,比如空调房,比如洗澡或脱衣服,运动出汗后马上脱了衣服,一冷一热,都会容易受寒。

伴随会有,舌苔薄白,鼻涕,喷嚏,鼻塞,咳嗽,怕冷,不出汗,或汗少等特征。

处理的思路是:祛寒发汗

如果是单纯的受寒发烧没有伴随积食或其他情况,那么食疗方法推荐的是生姜红糖水,葱白淡豆豉汤,外治法推荐的是按摩热敷大椎,艾叶煮水泡脚,贴丁桂儿脐贴等。汗液会把风寒邪气带出体外,所以出汗后,就会退烧。

温病发烧:有时是因为季节的变化,如春天阳气生发时,人的体内也需要跟随季节进行一些调整变化而引起的发烧,有时是因为感染了流行性病毒引发的发烧,多见高烧,幼儿急疹的情况。

伴随会有,烧后出疹子,舌苔薄白,舌尖红,怕热,唇红等症状。如果排除积食和受寒,那么基本可以定义会温病发烧。

处理的思路是:舒肝透热

推荐的食疗方法是:三豆饮,黄豆绿豆两把,黑豆一把,大火烧开小火炖煮2小时。每天喝三到四次。此类发烧,如幼儿急疹,不处理也都可以自愈。

重中之重:不是所有的发烧都能发汗。如果积食发烧被使用发汗的方法退烧,可能会导致津液亏损,甚至惊厥。与误用退烧药的退烧行为无异。

#小儿健康#小儿发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