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2020-10-16新闻16

金秋十月,从岑王老山山脚下传来喜讯,由县农业部门和凌云县绿创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玉洪瑶族乡东兰村与伟利村交界的新伐林地,共同实施的255亩高山旱稻示范连片种植喜获丰收。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农业部门于10月10日开镰收割时测产,平均亩产约180公斤,超出原预期150公斤约30公斤。“我们都是按传统方式种植,今年也没有什么病虫害,产量一亩产今年可能在三百多斤左右,感觉很满意。”看着金灿灿的旱稻,毛玉朝高兴地说。

“我在凌云县工作了三十多年,去过很多地方,是第一次看见有这么大的一片旱谷,而且规模那么大,产量那么好。” 来自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劳叙看到满山遍野的旱稻后对记者说。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据了解,凌云高山旱稻目前仅存有两三个品种,种质资源较为稀有。自2017年起,凌云县绿创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新伐林地和种子混合、不施农药化肥的全生态种植的方式,从3亩开始试种,历时四年,到2020年已初步发展到350亩规模。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凌云高山旱稻这一稀有的稻种资源。经农业部门初步测算,今年总产量可达10万斤,平均亩产值超过2000元。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旱稻在我们县目前种植的人太少,很多品种都已经没得了,现在有那么大一片旱稻,分成三个品种,下一步就要把旱稻提纯扶壮,把这个品种保留下来,发展得更加好。”劳叙对目前旱稻的种植情况说道。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经过农业局农艺师的讲解,毛玉朝了解到旱稻分开种植后,有利于旱稻种子的保留,也有利于稻谷成品的质量情况,从而提高旱稻的产量情况与经济收入。“明年我打算按农业局的指导,把三个品种的旱稻分开出来分开种植,把种植面积再扩大点,发动群众跟我一起种,把旱稻种植发扬起来,带动群众发展。”毛玉朝这样说。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高山旱稻种植也为新伐林地的土地利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为此农业部门也将采取激励和扶持措施,促进高山旱稻实现规模种植,健康发展。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毛玉朝同志他作为农业部门培育一个新型种粮的主体,种粮大户,希望他作为地方带头人,也能够带动周边的群众,把旱稻种植面积能够扩大,我们农业部门今年争取一些种粮项目扶持他,扶持周边带动起来的农户。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进行田间地头的劳动,增加农民的收入。”正在测量旱稻亩产量的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肖玲芳说道。

凌云高山旱稻喜开镰 规模种植产量超预期

旱稻是山区群众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个特有的稻米粮食作物品种,采用“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种植。凌云高山旱稻适宜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生长环境,种植方式为一年一季,全生长期135天,平均亩产约150公斤,虽然产量不高,但谷粒圆形饱满,品质上乘,且糯中带甜,口味清香,同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极高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价值。

图片丨官明俊

文字丨郑先林 杨胜好

#旱稻#高山#凌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