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2020-10-16新闻7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百家争鸣之时,虽有道家、儒家、法家等各种思想纵横交错,但最终他们表达出的一个好的臣子,就应该是忠君的。因此,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历代为人称赞的好臣子,都是一腔热血为君排忧解难的。其中,这些“忠君”的臣子中,以诸葛亮最为典型。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之谊

刘备对于复兴汉室王朝有着雄心壮志,因此桃园三结义之后,就有了三顾茅庐的一出好戏。其实,以一个君王来说,能够能屈能伸,还能够为杰出的人才折腰,这是每个臣子都希望效忠的。诸葛亮最后同意出山,也是有着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因此,如果这样说,诸葛亮与刘备的情谊就有着多重身份。既可以是至交好友的感情,毕竟刘备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军队和孩子交给诸葛亮辅佐;也可以是君臣之间的感情,诸葛亮一直对此有着界限的分明,如果不然,其实以他的本事确实可以夺权自己主持大局。

最后,他们更像是一种伯乐和千里马的感情。如果没有刘备,以诸葛亮曾经闲云野鹤的心态,如何会出山主持大局,最后三国鼎立的现状,怎么会出现。

诸葛亮是否想夺权

《出师表》是诸葛亮对于刘备,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人民的一封感情真挚的信。在信中,他把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与先帝之间共同的信仰,以及对于新帝的期待,用最朴实的话阐述了出来,确实让人感动。但是,面对位高权重的诸葛亮,总会有一些其他的声音。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首先是,不放权给刘禅这件事。在新帝继位之后,诸葛亮的大部分心血都在主持朝政,教导新帝,甚至是带领北伐军队。但是,作为一个中央权力还未集中的朝代,诸葛亮此举无疑会让人觉得,他可能会夺取新帝的位置,或者是类似如垂帘听政的模式一样。其实,诸葛亮完全没有这样的心态。

无论从刘禅本身这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名称,还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都可以看出刘禅本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甚至还可以用“愚笨”来说。诸葛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持朝政,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大计考虑,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教导刘禅,让他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君王。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其次,就是诸葛亮进宫面圣带了近百人的士兵这件事。在古代,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安危。一般进宫的时候,守卫的士兵都会检查来者身上有没有杀伤性武器。更不用说,随身携带士兵,这样容易造成逼宫事件的情形。诸葛亮进宫面圣,周围有近百人的士兵,仅仅是声势就已经足够让人害怕了,难免不会让人又其他的心思。

其实,对于诸葛亮的这件事,是刘备给予的特权。诸葛亮也可以成为两朝元老了,再加上刘备在位期间,他兢兢业业的贡献,在刘备本人来说,是对诸葛亮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的。更不用说,这样的特权,刘备可能也没有想过诸葛亮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加害他。

同时,诸葛亮面圣,随时带着近百人士兵,也是一种对于蜀国的保证,毕竟,他算是国家的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他,这个国家就会垮掉。随身携带士兵,有着中国家代表的威严,也保证了诸葛亮的安全。再加上,刘禅是一个愚笨的人。难免不会有有心人借此机会,混淆视听。如果进献些对诸葛亮不利的谗言,那就白白葬送了一个有才之人,势必也会加速蜀国的国力衰退。因此,综合考虑来看,让人对于诸葛亮的这些误会,都是莫须有的事件。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交代国事参与北伐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北伐一事似乎格外重要。他五次北伐,败北而归。最后,也落得曾经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抑郁不得志,死于五丈原前线。

早在刘备与曹魏的最后一次战役中,刘备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身后事。他交代诸葛亮说,他比起曹魏的新主是有远见卓识的。希望他扶持新帝。如果,新帝实在没有治国之才,他可自立。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于诸葛亮毫无保留的信任,也认定他可以完成自己的复国大业。

之后,果然诸葛亮的后半生也为了这一复国大业而鞠躬尽瘁。他首先安抚好先帝,呈上了《出师表》。然后,又新立有才干的人担任丞相,就开始进行北伐。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北伐之前,诸葛亮将曾经失去的南蛮之地收复,囤积了大量的兵力。当时,曹魏以刘备去世的原因,将主力从蜀汉转移到了东吴,这也进一步使得蜀汉与东吴加速了合作。

不过,奈何曹魏国力强大,占地面积广,总会占的在战场中的先机。并且,魏国的大臣有远见,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国力也需要发展。同样,看着魏国国力的发展,也直接导致诸葛亮匆忙北伐的原因。

毕竟从地势上来说,蜀国虽易守难攻,但是外围一旦有军队一直抵抗,国内的国力又一时转移不过来,最后也只能做困兽之争。所以,当机立断的先发动进攻,还有可能掌握主动权。不过,从历史的结果来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死于五丈原的阵前。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交权,且进宫面圣带百名士兵?

关于诸葛亮的死因,是很多人探究的。最具说服力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他积劳成疾。在北伐的后期,诸葛亮忧虑过甚,每日入睡困难,且进食很少。就像朱棣自己的大儿子一样,最后也因为繁忙的公务,拖垮了身体。大吐血之后,身体逐渐支撑不住,最后逝世。

其实,当时诸葛亮当时的忧虑可以说是内外都有。首先,他将刘备最后的嘱托当作自己的任务,日日夜夜都在思考,并且这中间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不容得他有任何休息。其次,最重要累垮诸葛亮的原因是,当时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军队中,都是老得老,死得死的臣。他身边无人可用,最终也加重了他的疾病。不过,总的来说,诸葛亮这一生鞠躬尽瘁是值得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