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意守丹田和其他 什么叫意守丹田?

2020-07-21知识7

关于意守丹田,什么叫做意守?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很多武术门派讲究练功时要意守丹田,到底意守丹田有怎样的作用呢? 意守丹田,主要的作用,是让人在练功的时候,意识沉静,专心如一,在这种松静自然、心无杂念的状态下,天人合一,吸收天地精华,涵养自身内气。武术门派也好,道家修炼也好,意守丹田中的“丹田”,在不同的练功阶段,有不同的位置要求,分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初学初练者意守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为什么呢?一来,脊柱和胯,是中国武术中出功夫的主要部位,这两个部位在腰腹部交叉,意守下丹田,可以内外兼修,一举两得。二来,腰腹这里的脏器不容易受伤,即便受伤也容易治疗。而中丹田和上丹田,牵扯到神识和意识,一旦出问题,神仙难救,必须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后才能练。上图红圈内为意守丹田的大致部位。下丹田的位置,说法纷纭。其实就笔者体悟而言,整个下腹部,都可以算做下丹田。而“意守”下丹田,主要是把意识从大脑中抽空,全部放在小腹这个位置,舒服地、专注地、细致入微地体会下丹田中的各种感觉,慢慢在这种体会中,放松入静,精神归一,从而接通天人联系,吸收高维能量,涵养自身内气。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尤其是“意念”这种东西,不可轻动,容易出岔子、伤身体。希望对武术感兴趣的朋友,老老实实去拜一个师父,在师父的指导下练习。祝大家练功。张三丰为什么教大家意守丹田?不是说意守丹田会出事吗?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精简版》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一、诚意存于下丹田…很多武术门派讲究练功时要意守丹田,到底意守丹田有怎样的作用呢? “气沉丹田”之说应该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之上的。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体,是沿经络分布而完成。丹田则是经络的总枢,“气沉丹田”就是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气血充实,通八脉,恢复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再生力量。中国武术虽然拳术流派甚多,但是追究其源头,差不多都可以在中医学里面找到,讲究内在的“气”配合,是所有武术的重要理论。在中医失去了解剖学作为研究的方向后,只能从外判断内,而武术也是如此。“气沉丹田”是人的一种感受、一种意念,这是世人公认之说。许多歌唱家、管乐演奏家均会告诉您:当您意守肚脐以下小腹处,将吸入的空气,用力向下压缩至小腹,并集中于一点就是“气沉丹田”。并常借助热力学理论,来作为“气沉丹田”的科学理论根据:“气体压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气沉丹田”时,人体,特别是小腹处就会有发热感觉。热力学理论认为,当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气体就会转化为液体,如液态氮、液态氧的制作。因此,“气沉丹田”时有产生津(精)液的可能,具有生精的作用(尚无科学研究证明)。而液体需经过加热后才能产生蒸发及气化,气体体积压缩与集中缩小的过程就会产生热量,热量又促进气化的发生(无科学。如何做到意守丹田,是意念吗?还是什么? 气功可以不气沉丹田,但一般要求意守丹田。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

#气沉丹田#武术#意守丹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