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2020-10-16新闻12

摘要:迎龙村位于奉贤区柘林镇西部,村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4120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两年前,为了节约村集体开支,调动本村村民自主维护家园的积极性,迎龙村成立了公益服务社。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今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奉贤区迎龙村里迎来近2000名游客,甚至超过了当地常住人口数。来划船的、吃灶头饭的、露营的,还有专程参加乡村音乐会的……让这个位于上海奉贤区最西端的小乡村,赢得了数十年间前所未有的注目。

为了招待城里的来客,村民汤秀飞连着当了8天的土灶厨师,虽有些累,却乐在其中:“做了几顿饭,就赚了近1000元,没想到我快80岁了还能有用武之地。”

通过将村民吸纳进家门口用工平台“迎龙公益服务社”,如今,迎龙村民成了当地乡村旅游项目运营中的服务者,每一分收益也都转化成了农民口袋里的工资。这无疑为上海乡村振兴的探索,提供了一种盘活乡村人力资源、快速提升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迎龙村风貌。杜晨薇 摄

村里掏钱买村民服务

迎龙村位于奉贤区柘林镇西部,村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4120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两年前,为了节约村集体开支,调动本村村民自主维护家园的积极性,迎龙村成立了公益服务社。

服务社,顾名思义是为乡村提供服务的。如村级河道清理、绿化保养等,“技术难度不高,也不需要相应资质,咱老百姓有力气就能干。”村书记李天舒说。服务社雇佣的员工,大多数是本村70岁以下村民,征得子女同意、购买保险后,就能来服务社登记为“正式员工”,谋一个适合的岗位。

66岁的戴云官是最早一批来应聘的。从电器厂退休后,戴云官赋闲在家,每月的收入是1000多元农保。得知服务社面向全村公开招募扎篱笆能手,戴云官二话不说就报名了。村里的工作按天计酬,戴云官干一次活儿能收入100多元,虽然对家庭产生的经济贡献是有限的,但老人很高兴,“总算没被社会淘汰”。这也恰恰是许多老人自愿参加服务社的心理动因。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戴云官成为村里的扎篱笆能手。

而对经济水平薄弱的迎龙村来说,自己组织专业队伍干活,则是农村生态环境长效治理的好办法。迎龙村地处偏远,村集体收入常年在200万元-300万元,勉强维护村级事务运转。“如果要保证每年的生态治理投入,就要想办法省出钱来。”服务社就是迎龙村的省钱之道。

“花出去100万,能省150万。”服务社负责人尹秀锦算了这样一笔账,按常规做法请第三方机构提供生态服务的话,村里支出的费用里,不仅包含了人工成本,还隐含了第三方的管理费用和盈利。“现在就不同了,作为一家非营利机构,我们直接面向村民招募劳动者,可以节约60%以上的支出。”

支出的钱还能转化成老百姓的工资性收入。2018年,村里共为员工发出了80多万元的志愿者补贴,平均每户增收1000元。解决了中老年农民就业与增收的问题,也减轻了村级组织承担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担,减少了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开支。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村民应聘成为旅游项目的船夫,一趟可赚40元钱。

40%老人有了新工作

近两年,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热情普遍提高了。村路新修,两侧绿化需要养护,6位老阿姨一天就把活儿干完了;河道需要定期打捞,50岁老倪总是第一个往水里扎,甚至为此赔进去一部手机也难挡干劲;戴云官的篱笆队不光干本村的活儿,还去周围的工厂、学校接了不少扎篱笆的单子,反过来给公益服务社创造了收入。

李天舒说,起初村里把招聘年龄定在65岁以下,不少超年龄的阿姨伯伯们便来村委会“抗议”。“我们不得不把年龄放宽到70岁,甚至有些70岁以上的村民,也可以自愿干一些劳动强度较低的活儿。”目前,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共1000余名,登记在册的服务社正式员工就有367名,占比近40%,累计参与服务2万余人次,还不断有“新人”报名。

老百姓热情高涨,可服务岗位不够怎么办?随着村里保洁、保绿等服务队伍的日益饱和,迎龙村开始动别的脑筋:如果能把乡村旅游办起来让农民参与,岂不是既省了钱、又赚了钱。去年,迎龙村引进社会资本,正式启动运营本村的首个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其实迎龙村的先天优势并不明显,但得益于多年来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一条纵贯乡村的河道夏家浜,从当初最窄处只有半米宽、黑臭浑浊,到现在水流清澈、水面宽阔可行船;村里的宅基上,竹篱笆、石板路,牡丹月季遍开,一步一景。再加上乡风淳朴,颇受一些团建企业看好。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团建、皮划艇项目迎来不少游客。

通过市场的运作,每到周末,迎龙村总能迎来一批批旅游团和散客。果蔬采摘、稻草迷宫、土灶头饭……起初,独具乡野味道的农事体验,是这里的主打活动。其中的土灶头项目,设备虽然简易——只有六口灶和十几张台子,摆在搭着透明长篷的户外空间里。但因城里人不大见过土灶,也很少吃到乡下的柴火饭,生意格外好。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乡土灶头饭。

汤秀飞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厨娘,成功应聘村里的灶头厨师。平日除了帮游客烧饭,她还时不时露一手厨艺“绝活儿”。今年端午节,汤秀飞等一批迎龙村的阿姨们就出尽风头。她们亲手包的近3万只粽子,5天时间里被城里市民一扫而空。原来,村里举办首届龙舟赛,引来近百市民前来观赛。大家吃了这土灶头焖煮5个小时的土粽子,口齿生香,便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迎龙粽子宣扬出去。“一整个端午节,我们24小时排班煮粽子,竟然卖出20万元的销售额来。”汤秀飞说。而煮粽阿姨们,也因她们的努力,收获了不计其数的点赞和好评,以及每小时15元的工资收益。

田头办起音乐会

目前,迎龙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已经聚合了水上皮划艇、乡野摇橹、垂钓等更多丰富活动。服务社的岗位也逐步扩展至厨师、船夫、服务员等方方面面。村民汤新贤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变身有经验的船夫,不过花了几个月时间,很多游客夸赞他掌船又稳又快。摇一趟船有40元的工资,从船上下来,汤新贤还会主动去帮厨、端盘子,赶上忙季,能赚不少钱。

今年国庆期间,迎龙村又对外推出了全新的玩法——乡村音乐节。将时下风靡城市地区的乐队演唱和乡村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在这座沉静了数十年的乡村,激荡出奇妙的化学反应。10月6日晚7点,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不少市民沿着绵长的栈道一直走到稻田中去,感受风吹麦浪。

舞台前的观众里,远不止那些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李天舒观察,大多数人其实是本村的村民。后续的篝火晚会开始后,围成圈拉着手唱歌、跳舞的人们,也有一多半来自迎龙村本地。“村里人一向没有什么夜生活,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热闹。乐队为了迎合当地百姓的兴趣爱好,也特地准备了不少摇滚版的红歌合唱、乡间小调,城乡居民合唱的景象特别美好。”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篝火晚会上,参与者有许多本地老人。

据介绍,整个长假期间,小小一个迎龙村共接待近2000名游客。持续两天的乡村音乐节,299元一张畅吃畅玩的门票共计销售了200余张,17只田间帐篷也被全部预订完。

而服务社的员工也因此承担了与往常不同的任务:帮着搭舞台、搭帐篷,帮着城里来的烧烤师傅串肉串,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意识,都向着更专业化转变。“将来,我们也要培养村里老人学会烧烤,学会城里的玩法和规则,真正让他们成为与城市需求接轨的、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乡村工作者。这也是我们迎龙村赖以发展的关键。”李天舒说。

乐队田头“蹦迪”,七旬老汉也加入……上海有个村你不好意思说它“土”

栏目主编:黄勇娣文字编辑:杜晨薇题图来源:迎龙村国庆期间办起田头音乐会。被采访人提供本文图片除了标注外,均迎龙村提供

#端午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