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5月,盛宣怀在上海黄埔路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为了中国金融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银行开办之前,国内林立的金融机构非票号莫属,而相比于在银行工作来说,在票号中工作绝对是难以承受的。此时问题来了,古代票号内的规矩究竟有哪些?票号又为何最终被银行取代?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票号亦被称为“票庄”、“汇票庄”、“汇兑庄”,是一种旧式金融信用机构,由于大多数票号都是由山西人开设,故此也有“山西票号”或“西号”之称。山西票号以平遥、太古、祁县三帮势力最大,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创立于1823年,财东为平遥西达薄村的李大全,掌柜是雷履泰。早年间,李大全经营颜料生意,成为了当地的首富,后在雷履泰的一度劝说之下,以30万两白银的资金投入,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素来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当时开办的分号遍及全国,甚至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
作为当时票号中的魁首,日升昌票号自然有自己的规矩,否则也无法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屹立于巅峰而不倒。如果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能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则此人身份地位自然与众不同。可是在当时却不然,在日升昌票号中工作的小学徒们,却完全享受不到优厚的待遇。
日升昌票号之内的职位,共分36档,最底层的自然是学徒,他们不但没有任何的福利,甚至连应得的报酬都没有,只能苦苦在票号中修满年限,才能成为伙计,得到每年不到10两白银的工资。由于日升昌总部在全国分号较多,不少伙计都要被派往外地出差,时间多为3年。在伙计去往外地之前,所携带的一切生活用品,都要在总部全部登记,直至3年后归来时,必须进行再一次的核对。一旦出现在册物品丢失的状况,则伙计必须给出明确的说法,并根据物品的价值对其进行赔偿。不仅如此,3年期满后,伙计不能从外地直接回家,还是要先回到票号总部,从外地额外购置的物品,更不能寄回家中,而是要经过总部验看之后,才能送往家里。如此做法并非票号吝啬抠门,而是以他人防生疑,杜绝票号内员工损公肥私,以公家财产填补自己的腰包。
除了物品上的严格管制之外,日升昌规定,所有员工一律不准给总部写信,如果是公事,则必须由指定的上司写给指定的人,并将信件内容公开明示于店铺之内。如果是私事,所写信件的信封也严禁封闭,一律以开口信的形式由上级一一审视,而上级也必须遵守规定,对于员工的隐私进行保密。如此透明公开的做法,正是票号上层为杜绝地方员工与“朝廷大员”相互勾结,继而做出令票号有所损失之事。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日升昌的伙计们无一例外地想爬向高处,而高处的风景,却是“金钱花盛开的世界”。相比于学徒之时的“只管饭,不给钱”来说,高层员工的待遇便有所不同了。高层员工不仅有着丰厚的工资,而且还能依据个人能力拿到“身股”,手中的职权也相对较大,最重要的是,工作量也要比学徒小很多。不过要从学徒爬到高位并不容易,即使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小伙子,想要越过“36层险关”,起码也要30年左右,届时他已经从一位少年变成了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日升昌票号煊赫百年,所依靠的秘诀并不仅仅是熟练的业务以及金融信用,最重要的,还是其上下一心的凝聚力。日升昌票号从建立伊始,便开始了“一言堂”的模式,领导者独具魄力,不但能够做到一呼百应,而且还能惩罚分明,令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即使前面有刀山火海,下属员工们也都拼命狠冲,从没有一丝犹疑。
不过相对而言,“一言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模式往往会出现“有效果,无效率。有速度,无方向”的局面。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角度,可是日升昌高层却一概否定所有建议,无疑是将未来的产业推入到了死胡同中。
举个例子,在1908年时,随着各地多家银行的入驻,日升昌分号的少壮派开始纷纷上书,谏言顺应时机开办银行。但是大掌柜雷履泰却认为此举可能是有人想借机夺权,因此断然拒绝该提议,直接为日后票号的没落埋下伏笔。
日升昌的管理机制虽然看似如此严密,实则漏洞颇多,其管理重心主要偏重于中下层员工,却忽略了上层员工所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如此也造成了许多员工侵吞公款的大案。
光绪初年,山西省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旱灾,当地巡抚曾国荃设立了晋捐局,并筹集各省的赈灾款,而所有往来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经手汇兑。直至4年过后,官府才查出票号高层员工与官府书吏相互勾结,将赈灾款私自侵吞,完造成了万两银子的亏空。
除此之外,票号总部一直存在一个叫“余庆昌”的秘密账号,专门进行放贷营利活动。余庆昌当时是众多有身股白领、金领的秘密小金库,相当于现今的“老鼠仓”,它的存在,直接凸显了票号管理的漏洞。
更加讽刺的是,日升昌严令票号工作人员禁止有沾染黄、赌、毒等行为,可上层掌柜却终日泡在烟馆、赌坊之中,终日不能自拔,生活奢侈无度。
自我封闭、家族管理、独裁制约,以上因素都是日升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被银行彻底取代的原因,而它的消亡,同时也给后世的金融企业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