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东汉末年最大恶人
董卓应该是东汉末年最大的权臣了,他本应是并州牧,负责镇守一方、保国境安宁,但他却以堪乱救驾之名、引领进洛阳,独揽朝权,废少帝、立献帝,全凭自己的喜好。他践踏律法、残害朝臣、粗暴对待百姓,破坏自夏、商时期传承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直接将东汉政权推向了灭亡的深渊。他的所作所为不但令当代人愤恨,更令后世人唾弃。那么,董卓残暴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呢?今天老马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董卓的成长历程,看看这位绝世大恶人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董卓剧照早年的董卓是一员爱国将领
董卓出生于东汉末年的豫州,他的父亲是豫州颖川郡的一名武官。后来董卓随着其父亲回到了陇西的老家,而董卓也应该是在这里长大的。陇西这个地方是汉朝的边陲重镇,这里居住的百姓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接触频繁,特别是与羌族往来甚密,羌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崇尚强者,这个民族也是西晋末期“五胡乱华”中的一员。
羌族
自古以来,在陇西当地成长起来的百姓大都尚武成风,而且颇有几分本事。董卓因其父亲的关系,也是功夫了得,特别是力大无穷,在当地小有名气。据史书记载,董卓10多岁时曾到羌族部落游玩,随后便受到羌族部落族人的追捧。因为我们前文提到过羌人崇尚强者,小小年纪的董卓已经用武力征服了羌人。
成年的董卓也追随其父亲的步伐,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武官,负责守卫国土、保一方平安。在这一时期,董卓见识了匈奴人的残暴和边境将士、百姓的困苦,因此董卓立志消灭匈奴的侵袭。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董卓因为一身好功夫,在行伍中逐渐崭露头角,凉州刺史任命其为从事,由其统领一支兵马负责对抗匈奴,而年轻的董卓也不负所托,成功将匈奴击退、大获全胜。董卓也因为卓越的战功和精湛的武艺、最重要的是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被征调洛阳、担任羽林郎一职。要知道羽林郎这个职务可不简单,羽林军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守卫力量,羽林郎更是这支队伍的队长,肩负着护佑帝王人身安全的重责,能够担此重任者都是绝对忠诚的兵士、而且能力过人,可见这一时期的董卓深受汉桓帝的器重。
董卓剧照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在帝王身边工作的经历,让董卓这个来自边境的“乡野村夫”见识了世面、增长了阅历,更结交了东汉上层社会的权贵。原本对董卓来说充满神秘感的帝王家,也随着工作的关系有了全面的了解。董卓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皇帝也食人间烟火、原来帝王也有七情六欲。这种对皇权的不再敬畏心理,也为董卓日后的乱政埋下了伏笔。董卓渐成一方诸侯
公元166年,因为边境少数民族叛乱,曾有过与之对战经验的董卓被委以重任,被任命为军司马随东汉名将张奂共同领兵平叛。这是董卓第一次以朝廷将领的身份领兵出征,而此战的大获全胜也奠定了董卓在东汉军中的地位。这一战的胜利使董卓受到了封赏,但董卓却将受赏的物品全部分给了属下将官和士兵,或许这和董卓早期见识过兵士的疾苦息息相关。应该说董卓的这种做法彰显了他爱兵如子的胸怀、为其赢得了军心,更暴露了他志向远大的野心。应该说这一时期的董卓仍然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优秀将领,他始终能够以抵御外族入侵、守护国土完整为已任。这与董卓后期的恶人形象相差甚远。
董卓剧照
有了功勋的董卓被东汉朝廷格外重视,很快就分派其守土一方,担任地方性的军事指挥官。但董卓在任职期间因剿匪不利、遭奸人构陷被罢官免职。赋闲在家的董卓终于有机会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了。在思考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无论战功多么卓越、成功多么斐然,都比不上当权者的一句话,生杀予夺都在人家的一念之间。这种思维左右着董卓,让董卓意识到只有权力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于是,董卓不甘心就此沉寂,带着仅有的百匹缣拜访了自己的老上司张奂,希望张奂能够帮助他官复原职,可惜被拒绝。好在董卓在汉桓帝身边任职时,积攒了不少香火情,而且这一时期又恰逢黄巾起义爆发,急需灭火的东汉朝廷再一次启用董卓接管冀州的军务、负责剿灭黄巾叛乱。
剧照董卓引兵进洛阳
公元185年,董卓迎来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机遇,朝廷派遣包括董卓在内的六路大军负责围剿叛乱,可惜其他五路均以失败告终,只有董卓这一支部队大获全胜,朝廷因此功封董卓为斄(tai)乡侯,封邑一千户,这个赏赐使董卓成功跻身朝廷核心大员,真正走进了东汉朝廷中枢。此后的数年间,董卓时刻践行着自己“权力决定命运”的方针,不断专权、笼络军心,到公元189年时,已经成为东汉朝廷的前将军,统率数万兵马。这一年,汉灵帝病重,为了稳定朝廷的局面,顺利完成皇权的交接,汉灵帝命令董卓交出兵权、出任并州牧一职。已经深谙江湖险恶的董卓深知这是明升暗降的戏码,企图拖延、蒙混过关,妄想带着自己手下的两万多兵士同赴并州任,被汉灵帝斥责,无奈的董卓只能带着五千兵士赴并州任。
董卓剧照
董卓深知并州这个地方远离朝廷中枢,说是任并州牧,实则是鞭打快牛等于是再无升迁的可能,而且董卓昔日在朝廷的旧关系也密告他灵帝只在朝夕间。因此如何在乱局中利益最大化是董卓思虑最多的问题。此刻董卓带着五千兵士说是赴并州任实则走走停停,后来干脆驻扎在河东郡静观事态的发展。不久,灵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东汉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十常侍之乱”,外戚大将军何进支持自己妹妹所生的刘辩继位为帝,而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则坚持灵帝的遗嘱立刘协为帝。
何进为确保自己外甥能够成功上位,要求董卓领兵进洛阳勤王。董卓得到这个消息当然非常高兴,正所谓混水摸鱼,总能得到些利益的。而且董卓的运气太好了,在他刚刚赶到洛阳时,何进和宦官张让等人已经两败俱伤、惨死当场,董卓在北芒山捡到了已经登基的少帝刘辩和董侯刘协。此刻的洛阳城群龙无首,董卓的到来成为洛阳城最大的一股势力,不得不佩服的是董卓还是有几分智慧和谋略的,他成功收服了何进的众多部将,等于是将洛阳城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而后更是借助吕布等并州军的力量控制了洛阳城的金吾卫(相当于洛阳的禁军),成为整个东汉权力最大的一人。
恶人终结,探寻董卓变坏的原因
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董卓当权后将东汉的天下祸乱的支离破碎,他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荒淫无度,掠夺财富,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危害百姓,凡此种种逼得天下豪杰都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公元190年,以袁绍为首的讨伐董卓联盟成立,共计十八路大军兵发洛阳。而骄傲的董卓依然享受着权力带给他的快感,可惜这样的日子终有到头时,公元191年,王允鼓动吕布成功击杀董卓,一代恶人就此终结。
曹操剧照
今天我们再来回首董卓崛起的全过程,试着探寻一下董卓为什么会由一个爱国青年变成乱政的大恶人呢?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一生有两个转折点,一是董卓进洛阳当羽林郎的经历,让他长了见识、有了野心。另一个转折点是他在地方任职时曾被罢官免职的经历,这个经历让他的权力欲望彻底被激发。而这两次人生的转折点一次让他生出了野心,一次则让他的野心彻底爆发出来。权力和野心这两个东西混合在一起,就好比狗熊见了蜂蜜一般会彻底疯狂的,野心会激发权力的欲望,而权力会让野心不断扩大。或许董卓就是死于不断抑制不住的野心之下。
袁绍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