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充耳什么成语有哪些

2020-10-16知识3

“充耳未闻”是不是成语? “充耳未闻”的标准写法是“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ōng ěr bù wén]。释义: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语出《诗经·邶风·旄丘》。相关造句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就是不认真读书。2.老师讲了半天,我却充耳不闻,一句也没听进去。3.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充耳不闻,一定要坚决抵制。4.她在专心的读书,对周围的嘈杂声可以做到充耳不闻。5.职工的呼声越来越大,我们再也不能充耳不闻了。

充耳什么成语有哪些

充耳什么成语有哪些 袖手充耳、裒如充耳、充耳不闻、充耳琇莹

充耳什么成语有哪些

充耳未闻是不是成语 是成语 [chōng ěr bù wén]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中文名 充耳不闻 出 处 《诗经·邶风·旄丘》 成语解释 【成语】:充耳不闻 。

充耳什么成语有哪些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什么意思

充耳不闻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2113塞住耳朵不听。充:塞住。形容有意5261不听别4102人的意见。【读音】chō1653ng ěr bù wén【近义词】不闻不问【反义词】洗耳恭听【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拓展资料造句:1、他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群众的呼声,我们岂能充耳不闻?3、他对老师的苦心劝告充耳不闻。4、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充耳的引证解释 1.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郑玄 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袖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明 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国家三空四尽,左支右吾之不给,孚号同于充耳,真如老公祖(袁可立)之教矣。《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其时列国离心,万民嗟怨,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灵公如瑱充耳,全然不听,反有疑忌之意。清 钱谦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有宋青溪盗发,比疆连壤,袖如充耳。2.指声音充满耳朵。许地山《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毛 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清 王夫之《诗经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饰也。

关丁充的成语:充耳()()? 袖如充耳 yòu rú chōng ěr成语解释袖: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成语简拼yrce成语注音ㄧㄡˋ ㄖㄨˊ ㄔㄨㄙ ㄦˇ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 义 词裒如充耳成语例子《明史·汤开远传》:“辄浚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袖如充耳。

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的区别? 1.首先是2113读音不同:分别是zhì ruò wǎng wén和5261 chōng ěr bù wén。2.意思不同:前者4102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理睬不搭理1653;后者是故意不听。3.用法不同:置若罔闻作谓语、宾语使用,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充耳不闻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扩展资料:置若罔闻,最早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使用如下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四回:捆缚之时,说了无数的刻薄挖苦话儿。展爷到了此时,只好置若罔闻,一言不发。充耳不闻,最早出自《诗经·邶风·旄丘》。使用如下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参考资料:-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有充耳什么成语的

#有匪君子#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