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上海已进入便利店规模发展期》的文章,文章发表的当晚联华超市召开高层领导会议决定发展便利店业态,取名“联华便利(的前身)
1997年11月我应聘担任上海可的便利有限公司顾问,整整10年,期间做过许多研究报告,我对中国便利店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情感。
可的便利从我担任顾问的1997年的不到50家店,至2007年已在华东地区开设了便利店1350多家,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便利店绝对的领头羊企业!
2007年上级国有企业的一纸决定把可的便利卖给了好德便利,上演了一场中国便利店发展史上“差店”吃“好店”的逆袭,上海便利店的发展格局由此改变了轨迹,也改变了中国便利店发展的格局。
今天,外资便利店在上海这个中国便利店发源地的市场份额、店铺数、商品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占到了绝对的领先地位,本土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便利店被边缘化了,从中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现在唯一感到有点庆幸和安慰的是,可的便利被好德便利收购后,可的便利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走向了当时正在汹涌而起的电商企业,其中就有盒马的创始人侯毅,可以说,新零售的一些思维起源于便利店的发展一点不为过!
从2007年开始我几乎离开了对便利店的研究,今天重回便利店话题是因为我发现,疫情期间整体上便利店表现弱于超市,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便利店继承了日本便利店没有进军生鲜食品市场的传统,没有生鲜可买,以及线上运营能力低(我也认为是继承了日本便利店的传统)。
我很早就提出过便利店具有“四大站点”功能,销售站点、服务站点、信息站点和物流站点。我还提出过,在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最具有互联网特征和新零售概念的业态,从物流站点上看,便利店的物流站点功能具有天生的前置仓属性,激活便利店前置仓功能对便利店未来发展很重要。
激活便利店前置仓功能实现到店自提业务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激活便利店前置仓功能最大的诉求就是发展到店自提业务,我始终认为到家业务的快递小哥模式存在着诸多的社会和企业经营上的弊病和“坑”,比如:
快递小哥大军是对实体经济中的劳动力抽血,小哥吃的是苦力的青春饭,小哥的未来就业前景堪忧(年龄大了之后),从劳动力的供给上不可持续。
对公共和小区交通的干扰影响,在城市和小区人行道上人们特别是老人要时刻提防快递小哥快速穿梭式的擦身而过的“碰撞”,提心吊胆,行走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快递小哥到家服务时对左领右舍的噪声影响,门铃、呼喊、响亮刺耳的关门声,居家已经不那么宁静了。
快递包装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快递小哥担当了疫情期间的“救命使者”的使命,而把自己暴露于危情之下,“要钱不要命”,存在着社会道德上的缺失。
中国到家服务的快递费用消费者不承担性是资本之手的推动,而不是商业长远的本质,到家服务销售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量就无法消化快递小哥的配送成本,这对零售业一直是个“坑”。
因此鼓励和推动消费者的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自提模式应该说是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另一种有价值的选择模式,而这种模式现阶段还没有被激活,便利店物流站点的功能没有规模性地发挥出来。
自提模式首先从物流配送模式上来讲,集商品于配送中心大仓再分配至门店顾客自提,应该说是最经济的,可做到物流成本的最低,效率最高。
社会效益明显,对照快递小哥模式的社会负面影响就十分明了。
顾客利益最大化,只需把给到快递小哥的那部分费用给到店自提的消费者就行。
便利店到店自提模式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完全打破便利店店内商品的局限拓展其他商品领域,尤其是全品类的生鲜食品。
便利店前置仓功能的激活发展,消费者的到店自提业务,我个人认为这是线上线下融合业务模式的最为健康的模式之一,因为你是便利店,密度大,离消费者近,最有可能把自提模式走通。
而加油站便利店则是便利店行业中最有可能走通顾客自提模式的业态,因为加油是刚需,顾客必须到店。多年前我在北京易捷便利店做品类管理咨询时,就提出过“下班加油买菜回家”的自提模式,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
一个有价值借鉴的企业案例,大润发旗下刚刚开了第一家社区超市的“小润发”,就不设到家服务,只提供顾客到店的自提服务(用社区团购拼团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社区超市离消费者实在是太近了,就在家门口,到家服务可能是画蛇添足了。
到店自提在消费心理上也是给到消费者出去走走的理由,对身体健康和好心情都是有利无害,特别是对老年人。“小润发”的案例对中国当前迅速发展的社区超市等社区型零售业态都是一个好的借鉴。
激活便利店前置仓功能必须接入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到家业务
便利店的前置仓功能发挥也要同时发展到家业务,坦率地说,中国的便利店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资,线上运营能力普遍都不高,企业利用腾讯的小程序和自己开发的APP普遍的流量都很低,低的原因是不懂得线上的玩法,有高手对我说,线上粘性来自于会玩游戏,看来要多学习。
来源网络
因此,便利店发挥前置仓的到家服务功能要利用好第三方服务平台,接入如饿了吗、美团和京东到家等第三方服务平台,这一步在现阶段是无法跨越过去的,企业自己的流量和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流量都要利用起来,企业私域流量在与平台流量的共享中,也许企业会学到很多线上的玩法。
便利店前置仓功能的发挥在利益机制上对自提和到家要有较大的价格差和利益补贴,这点很重要!
中国便利店要经营生鲜食品
最近,日本的便利店行业都在检讨这样一个问题,即日本便利店为什么没有抓住发展生鲜食品的机会,以至于造成今天这样的被动?比如,发展速度已经被药妆店超越。对中国便利店而言这个问题更值得检讨,因为,疫情的常态化,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向生鲜食品发展更是必要的选择。
便利店发展生鲜食品的方向可能会与一般的超市不同,因为,便利店的忠实顾客很少做饭,或者基本不做饭,因此,便利店经营生鲜食品的方向更多的可能是方便的快速食品,单人份餐食、水果拼盘等等,根据顾客的需求想象空间巨大。
日式的盒饭、关东煮等已经适应不了中国便利店市场的顾客口味需求了,如何把中国食文化中的餐品工业化、方便化、速食化和多样性,现在的供应链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关键在于我们便利店如何去做开发和整合。
中国的便利店如果从现在开始注重生鲜食品的发展,那么在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该品类的业务爆发,因为,餐饮业餐品的外卖化,超市生鲜的餐饮化这两个趋势的结合点可能就是在便利店前置仓功能的激活上,现在已经不是空谈的时候了,是要行动起来了!
中国便利店更需要激活创新的思维,不能再局限于日本便利店发展的传统思维,尤其是线下单一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