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哀不至于绝 记承天寺夜游的古今异义词

2020-10-16知识8

记承天寺夜游的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但少2113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5261古义:只是4102;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1653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

哀不至于绝 记承天寺夜游的古今异义词

三峡文言文知识归纳

哀不至于绝 记承天寺夜游的古今异义词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二个“三”意思相同吗?

哀不至于绝 记承天寺夜游的古今异义词

\ 江水又东,2113迳西陵峡。宜都记曰:526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4102山水纡曲,而两岸高1653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译文: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文言文《三峡》中“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原句是21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意思是:5261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4102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1653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三峡、赞美三峡和大自然的喜悦心情(这个是偶自个儿做滴,老师说我写的8错~)看到三峡景色如此之美,作者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2113已过万重5261山”的意思是:两岸4102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1653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这句话出自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作者】李白【朝代】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话翻译: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