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全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出自他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写给谁的? 学生时代并不理解词人心情,长大后历经风雨才知道生离死别是人生最痛—苏轼在密州做太守时,写下的悼亡词。情真意切,千古传诵。苏轼十九岁时与妻子王弗完婚,夫妻恩爱。谁知一声霹雳,年仅二十七岁的妻子病逝。十年过去了,岁月流逝,生活变迁,都没能将词人对爱妻的深情冲淡。他时刻思念着她,历久愈深。从密州到葬词人爱妻的地方,山水遥远。爱妻一人长眠千里之外,没有自己作伴,该是何等凄凉孤寂。可是见了面又怕认不出来,因为自己已经两鬓斑白,这十年来仕途坎坷,风尘仆仆,奔波劳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夜,朦胧梦里,苏东坡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里,十年来天天想见却不得见的妻子出现了,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他惊喜万分,多想诉说分离思念的苦,然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虽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只是滚滚热泪夺眶…当词人醒来,细细回味适才情景不禁陷入沉思,年复一年,千里外的坟冢,月色惨淡,松影森森,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哀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为什么说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第一悼亡词? 千古第一的悼亡词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我认为被称为“千古第一”,里面所表达的情之深,思之切是作者切身体会的真挚情感,再家人苏轼的天才,写的动人真挚而流传千古。写法上,讲过去,说现在,诉将来融为一体,回环往复,感情跌宕起伏,实在是高超之至。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人生最苦的莫过于和自己心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生离死别是最折磨人的。苏轼和妻子王弗情深义重,举案齐眉,谁料缘分浅短,阴阳两隔。在十年之后的某个夜晚想起自己的飘零羁旅,思念起自己去世的爱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道出深情和无奈,把读者一下子带入了自己的感情,容易引起共鸣。“不思量,自难忘”,情感的东西,哪里有那么的容易控制,不想去思念劳神,可是还是难以忘记,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场景,有时是让你不得不去想起。“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言者实在太少,想起曾经和心爱的人畅谈心事,互相鼓励加油打气,如今经历风雨,只能自己疗伤治愈。“纵使相逢应。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为谁而写?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