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果蝇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

2020-10-16知识3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F1中出现非裂翅,说明亲本中的裂翅是杂合子.(2)证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采用正、反交法,若图1表示正交,则反交为非裂翅(♀)×裂翅(♂),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则这对等位基因位.

 果蝇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

果绳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即 AA个体无法存活).请回答: (1)根据题意可知,“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并且“AA个体无法存活”,因此裂翅果蝇种群的基因型均为Aa,雌雄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由于交配一次AA就被淘汰一次,随着世代延续,A基因逐代减少,因此理论上该种群A基因频率将下降.(2)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果蝇裂翅与非裂翅的基因(A、a)无论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因此不能根据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等位基因A、a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上.故答案为:(1)下降 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随着世代延续,A基因逐代减少(2)不能 果蝇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控制果蝇红眼 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果蝇裂翅与非裂翅的基因(A、a)无论位于哪一对常染色体,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

 果蝇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1)上述亲本中,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只用图1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AXa,表现为非裂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这样的组合,子代表现出来的结果将和图1中的一致.具体图解过程见答案.(3)解法一: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位基因于常染体还是X染色体,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常选用的方案是:雌性选隐性性状,雄性选显性性状.即:雌性非裂翅X雄性裂翅.如果子代表现是: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雌雄个体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都接近1:1(根据材料中可知,裂翅个体为杂合子),则说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法二: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题(2)可知Fl 的裂翅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l中雌雄裂翅为亲本.若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说明基因位于X 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若子代雌雄个体均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接近3:l,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 X Aa).(4)由于两对等位。

 果蝇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实验得知,等位基因(。 D

(12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1)杂合子(2)(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4)不遵循 不变

回答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的问题. (1)由分析可知,亲本裂翅果蝇是杂合子.(2)如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吻合上实验结果,因此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不正确的.(3)如果突变体符合图甲,品系1和品系2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1,表现为黑体;如果两品系杂交,子一代表现为灰体,则符合图乙、图丙突变;①如果符合图乙,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Ee,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_E_:D_ee:ddE_:ddee=9:3:3:1,D_E_表现为灰体,D_ee、ddE_、ddee表现为黑体,黑体中DDee、ddEE、ddee为纯合子,占黑体的37.②如果符合图丙,则dE连锁,De连锁,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dE:De=1:1,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ddEE:DdEe:DDee=1:2:1,DdEe表现为灰体,ddEE、DDee表现为黑体;该遗传实验过程中E的基因频率不变为50%.故答案为:(1)杂合子(2)不正确 如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吻合上实验结果(3)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黑体①灰体:黑体=9:7 37②灰体:黑体=1:1 不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