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打“膨大剂”是水果种植常规操作?关于水果你可能还有这些误解

2020-07-21新闻8

HI~我是营养君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在水果身上也这样

“99%的樱桃使用了膨大剂”

“西瓜’爆炸’,因为使用了膨化剂”

“葡萄蘸膨大剂,两天就能变大”

各种水果的“黑料”里都有【膨大剂】

但这些是真的吗?

关于水果我们还有哪些误解?

今天一次讲清楚

背锅侠——膨大剂

“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指氯吡脲,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

目前,我国已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被广泛应用于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苹果、梨、猕猴桃等,日本草莓、新西兰猕猴桃等水果,也都有使用。

所以使用“膨大剂”在果蔬种植过程中,属于常规操作。

至于对于人体的影响,根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氯吡脲为低毒,其半致死量大于4918毫克/千克,甚至低于我们平常吃的食盐(半致死量为3200毫克/千克)。

即使如此,关于水果使用“膨大剂”,推出该水果不能吃的新闻年年都会出现,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发布者刻意博眼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对“膨大剂”误解太深。

实际上,“膨大剂”是一种植物外源性激素,植物激素不会对人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而且通常条件下,氯吡脲降解较快,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

迄今为止,国际上未发生一起因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而引起的食用安全事件。

另外,“膨大剂”也不等于催熟剂,没有促进果实成熟的效果。过量使用“膨大剂”,风险并非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是降低果实品质,聪明的果农也会把控使用量。

回到开头的问题

99%樱桃使用了膨大剂

樱桃的大小由品种决定,99%数据来源没有依据。

西瓜“爆炸”因为使用膨化剂

导致西瓜开裂的原因包括品种、天气、肥料、氯吡脲的不规范使用等,不能只让膨大剂背锅。

葡萄蘸膨大剂两天就能变大

实际上至少需要半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生长期才会结出个大味美的果实。

水果皮更有营养?

关于水果民间流传着皮更营养的说法,如:葡萄皮里有花青素能抗癌、苹果一半营养都在皮里等,所以不少人主张吃水果连皮吃。

但也有去皮党表示,水果上可能有农药残留和细菌,带皮吃也许没吸收到营养,反而增加致病风险。

先看营养,以单位重量计算,部分水果皮上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确实比果肉要高一些。

有人测量过8种苹果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果肉<果皮(含量分别为:15~605.6mg/kg、834.2~2000.3mg/kg)。

但就摄入量来说,一个苹果就薄薄一层果皮,通过吃果皮来增加营养摄入,不靠谱也影响口感。葡萄也是一样,葡萄皮中所含的原花青素极难被吸收。

至于吃葡萄能生大眼宝宝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用“做梦”来形容了,宝宝的眼睛大小是由父母基因决定的,两个“李荣浩”再努力也造不出“赵薇”。

吃水果到底要不要去皮,营养君的建议还是去。世界卫生组织曾专门针对中国建议,对根块类蔬菜和水果要彻底削皮,同时身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去皮对家人也多一重保障。

水果加热更有营养?

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喜欢通过蒸、煮的方式,将水果加热,并宣称这样吃更有营养。

水果加热之后不会更有营养,但

对于肠胃功能弱的人来说,更容易吸收水果中的钾、果胶等成分;

对于一些牙齿不好、咬不动生水果的老年人来说,熟水果易于嚼烂、消化;

寒冷的冬天,普通人把水果加热后食用也未尝不可,好过完全不吃水果。

但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加热食用。

有些水果像苹果、梨、桃、香蕉等,维C含量不高,其他营养成分如钾、镁、有机酸、果胶、纤维素等不怕热,适合加热。

而有些水果维C含量高,像猕猴桃、橙子、柚子等,加热会导致维C流失;水果加热后类黄酮等多酚类物质也会有部分损失。

当然,对于吃货来说,水果加热后的口感,才是最重要的……

水果加热后,甜味下降,有机酸被稀释之后会释放更多的氢离子,酸味基本上不会减少,结果就是水果不甜,却很酸。

因此不少熟水果食物,如苹果派、蒸梨等,都会添加数量可观的糖来改善口感,吃的时候一定记得控制糖分摄入。

水果饭前吃or饭后吃?

关于水果啥时候吃,各种说法令人啼笑皆非:水果饭前吃引起消化不良、空腹吃水果伤胃伤身、水果饭后吃影响营养吸收……

之所以说饭前和空腹不能吃水果,其原因无非是有些水果含较多的有机酸和单宁类物质,有些含有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类,有些含有鞣酸……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肠胃。

但一般来说不用担心,毕竟人的肠胃是很强大的。不过,如果你的消化功能不好,胃酸分泌过多,甚至有胃肠道疾病,建议不要空腹吃水果,尤其是山楂、杨梅这些酸味较重的水果。

饭后吃水果,水果会被之前吃进的食物堵在胃里发酵、腐坏……容易发生腹胀或便秘,影响营养吸收。

这场景实际并不会发生。

人的胃酸是强酸,pH值在2以下,微生物很难存活,根本不可能参与发酵。并且水果中主要成分是水,比你吃进去的主食、肉类好消化得多。

事实上,水果无论是空腹吃、饭前饭后吃,其营养价值是相同的,对于不同人群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点就可以。

糖尿病人:最好安排在正餐之间,早上10点或下午3点左右;

消化能力差:最好不要饭前吃,饭后也不要马上吃;

减肥:饭前吃些水分大、热量低的水果,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总结一下要点:

1、水果使用“膨大剂”是常规操作,不必过于担心;

2、有些水果皮确实更有营养,但考虑摄入量和市面上水果的实际情况,还是建议去皮吃果肉;

3、水果加热不会更有营养,维C含量低的水果可以加热再吃,更好消化;

4、水果无论什么时间吃营养价值都差不多,根据个人体质选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