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2020-10-15新闻13

编者按:

本次规划针对大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探索将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与创新。立足全局,从整体出发,结合丰富的景观设计手法,形成了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的定制式规划成果。该规划于2016年9月启动,同年12月完成,有效指导和推进了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建设。

聚焦公共空间,全面迈向“大开放”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与繁荣;黄浦江两岸规划建设,对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和引领作用。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力求将滨江空间打造成为市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客厅与舞台”,是上海新时期高品质发展、精细化建设的一个范例。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自2002年启动以来,以“还江于民”为目标,致力于实现生产性岸线向公共综合功能岸线的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浦江两岸的功能、形象、设施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但滨江空间的开放度、可达性仍显不足,环境品质还有待提升,滨水空间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体现。特别是滨江沿线仍分布着一些难以搬迁的封闭型单位、码头及市政设施等,成为空间上的断点,直接影响了滨江活动的连续性与可达性。

在此背景下,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现黄浦江核心区段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45公里(两侧岸线总长度)滨水岸线公共空间的贯通,建设面向市民和游客观光游憩、健身休闲的开放空间。据此,开展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滨江区域从“大开发”走向“大开放”,打造更为开放共享、更具特色魅力的滨江。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范围图

确保空间贯通,分类施策、分期实施

本次规划聚焦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规划范围确定为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制定形成了由顶层设计至指导实施的多层次规划方案。一方面,注重近期,有效指导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展望远期,为全面提升滨江品质、激发活力、优化形象明确策略,指引黄浦江战略升级,描绘世界级滨水区发展蓝图。

本次规划以“空间贯通”为基础,最大化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放共享与品质提升。为此,规划提出了“更开放、更人文、更美丽、更绿色、更活力、更舒适”六个方面的发展理念,并在浦江两岸构建起“空间贯通、文化风貌、景点观赏、绿化生态、公共活动、服务设施”六个系统,坚持多策并举。与此同时,设置十个不同主题的滨江区段,打造工业文明、创意博览、海派经典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滨江空间序列。

六大规划策略,多维度全方位打造

01

更开放:着力打通断点,多路径激活空间

规划力求最大限度挖掘滨江的空间资源,在新增成片公共空间的同时,注重小微空间的发掘,提供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如打开封闭单位场地,开放为公众活动场所;改造废弃码头、零星闲置用地等。

针对因轮渡站、市政设施及支流河道阻隔形成的多处断点,以多类型、“针灸式”设计实现空间贯通。如在无法开辟陆上空间的区段,建设水上栈道;在垂直江岸的支流河道,架设步行桥;结合无法搬迁的滨水设施,设置二层平台等。此外,采用场地改造、景观提升、设施植入、艺术处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激活空间。规划打通近百处滨江断点,提供约500公顷公共空间,使得岸线全面开放。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黄浦江沿岸断点分布图 黄浦江沿岸空间资源挖掘图

02

更活力:强化慢行链接,注入功能与活动

结合多样化活动需求,构筑了“亲水漫步道、运动跑步道、休闲骑行道”三道贯穿全线的游憩路径。漫步道位于沿江第一层面,相对灵活设置,并与广场等融为一体;跑步道、骑行道均设有明确的通道标识;三道结合,构成了沿江活力主线。其中,部分建设受限区域的骑行道,采取借用沿江城市道路空间从腹地绕行或水上栈道的形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垂直于黄浦江的慢行通道,衔接公共交通。构建以滨江为主轴、有效链接腹地、纵横交织、立体复合的慢行网络体系。结合各类活动空间的量身定制,融入文化、游憩、体育等功能,凸显场所活力。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三道布局图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垂江慢行通道模式图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三道模式图

03

更人文:彰显文化底蕴,注重传承与融合

充分挖掘并全面保护滨江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点是保护3个风貌区、5个工业遗产群和16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针对历史建筑、船坞、塔吊等构筑物,以及历史环境整体开展风貌设计,以场景再现、要素演绎等多元化手法,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强调多样化功能的重塑,植入创意、展示、演艺等文化功能,旧迹斑斑的“锈厂”蜕变为文化时尚的“秀场”。

规划了10条串联历史遗存的经典文化探访路线,包括杨浦工业文明、外滩海派经典、徐汇文化时尚等不同主题,进一步加强滨江地区的文化感知与互动体验。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文化探访路径规划图

04

更绿色:注重生态效应,完善蓝绿网络

重视生态系统的规模效应,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等大型生态斑块,构筑滨江生态基底。加密由滨江向腹地渗透的绿化廊道,如楔形绿地、林荫绿道、支流绿带等,进一步完善生态网络。绿地注重多维度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群落的培育,强化本土植被的运用与配置的原生态导向。

05

更美丽:着眼全域景观,塑造经典形象

基于标志性景观的布局,强化视廊控制,建立全方位的景观体系。实现滨江全要素引导,通过绿化、场地、设施、构筑物等景观要素的组合设计,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注重景观的全天候展现,营造日景与夜景的不同效果,形成24小时的美丽江景。充分利用黄浦江两岸的桥梁、历史建筑、艺术雕塑、塔吊等资源,开展特色化的照明设计,展现黄浦江两岸的夜间艺术氛围。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观景体系规划图

06

更舒适:提升公共服务,丰富亲水体验

以便民惠民为原则,兼顾游憩与生活的不同需求,构建游憩服务与社区便民服务并重的设施体系。注重新技术的运用,打造人性化与互动趣味的艺术装置、标识、服务、照明等设施。此外,以提升亲水感受为目的,针对全线高于地面约2米的防汛墙,采用绿化缓坡覆盖、观景平台跨越、建筑结合设置等方式,进一步消除视线与活动阻隔,形成丰富多元的亲水体验。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步道建成实景

结 语

2017年底,黄浦江滨江45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滨江精彩、连续、宜人的开放江岸呈现在大众面前,受到市民的高度认同。随着一系列文化、体育、休闲主题活动的开展,滨江成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宜人水岸空间。

滨江贯通的实现,标志着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步入更加关注品质、魅力与人文关怀的新阶段。滨江公共空间的价值,进一步为人们所感知,公共空间的建设对于提升滨水区的整体活力与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在滨江贯通基础上,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沿岸地区要以更高标准、更大格局开启新一轮的发展,充分发挥对于整个城市的引领和带动。未来,黄浦江沿岸地区将实现新时期的战略升级,进一步彰显“人民之江”的潜力与价值。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驿站建成实景

打造市民共享的“客厅与舞台”: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

滨江公共空间建成实景

#骑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