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孔子和孟子的为人处事? 我眼中的孟子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孟子是博爱的.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孟子十分讲原则.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
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内心和谐柳下惠孟子认为柳下惠也是圣人。鲁国大夫柳下惠在一个寒夜里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眼看着就要冻死了,柳下惠把姑娘抱在怀里温暖了一夜,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和非分之举,人们称赞柳下惠是正人君子。柳下惠不仅是正人君子,还是一个著名的贤人,《论语》中记载:“柳下惠当时在鲁国担任司法长官,三次被撤职。有人告诉柳下惠,你盛名远扬,为何不离开鲁国,到其他国家去做官呢?柳下惠说,我按正道侍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我不按正道侍奉君主,为什么要离开本国呢?看来在孔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以直道而行、坚持正义的贤人君子,是个值得尊敬的牛脾气。但在孟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一团和气追求和谐的人。“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羞辱,不会因官小而辞职;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干,但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冷落遗忘也不怨恨,困窘也不忧愁。与乡里人相处,很随和地而不忍心离开。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身旁赤身裸体,又哪能沾染着我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风范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变得厚道了。柳下惠始终保持人格独立和内心和谐,世界如何与我无关,我只做我该做的事,别人对我如何也没有关系,我依然微笑面对社会。孟子。
被孟子称为“百世之师”的柳下惠真的只是因为“坐怀不乱”吗?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可谓家喻户晓。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柳下惠是春秋战国孔子这一时代的人,还可能稍稍早一点,比孔子大几岁。当时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是掌管刑罚狱讼的小官,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谪,但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罢免下台,连他的妻子认为人家三次废黜你了,还不隐居,等于亵渎自己。也有人劝他说,你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说不定,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却说,他一直是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在任何地方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那又何必非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的,总之柳下惠是初衷不改,以小小的官职终其一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
“亚圣”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
如何理解孟子对孔子的“圣之时者也”?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一定很好玩!孔子的弟子们为了抬高他的身价,曾经说孔子是圣人,但孔子很谦虚,说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过是好学,喜欢教书育人的老师而已。子贡很聪明,顺着孔子的话说,学习不满足是有智慧;教书育人不觉得累是有仁德,既有仁心又有智慧,这就是圣人了。子贡为孔子量身定做了圣人的标准—“仁且智”。孟子则在把孔子列为圣人这方面用功最深、影响最大,他不仅修改了圣人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没有做过王位的四大贤人列为圣人,并进行了分类,在比较了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之后得出结论—孔子是圣人的集大成者,有史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伯夷、伊尹、柳下惠代表了三种类型的圣人。在孟子眼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孟子看来,孔子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因时而变,是个与时俱进的圣人。“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