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市南北两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既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兰州段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全面了解我市南北两山生态保护及治理情况,近日,市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剖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保护与治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总规划面积为129万亩,近年来,市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两山(南北两山)、两线(黄河风情线、省门第一道)”,紧贴“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以满足市民需求为中心,以提升景观效果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两山生态提档升级,加大景观提升改造力度,加速基础设施优化完善,充分挖掘“两山”区域空间特色,全力打造城市生态屏障。经过多年持续绿化建设,南北两山林地从小到大、积少成多,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实施增容扩绿项目和森林抚育项目,新增绿化面积66000亩,南北两山绿化面积由58万亩增加到62万亩,两山林木保存率“上水”造林区达到80%以上,“三水”造林区南山区达到75%以上、北山区达到70%以上,全力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据生态成效评估数据显示,南北两山林区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7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负氧离子含量是闹市区的10倍以上。
从调研情况看,市南北两山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展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城市的拓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设施老化亟需改造的问题。两山现有139处主体上水工程,运行25年以上的主体上水工程达78处,个别水利设施超过40年,水利工程老化严重的问题依然严峻。二是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兰州市南北两山总体规划》规划建设12大景区,建设统筹协调难度大、建设步调不统一、建设风格有差异,原有的分片管理体制与大景区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影响大景区建设。三是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的问题。由于南北两山的纵深地区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建设好兰州城市的生态屏障难度大,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及开发利用不足。四是两山管护资金相对不足。目前纳入城市绿地5417.3公顷林地,均为绿化效果较好,近邻市区、市民休闲健身较为频繁的区域,亟需提高林地管护标准。五是管护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南北两山森林消防中队现有管理人员12名,合同制消防队员57名,消防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队员工资参照市上临聘人员待遇,队伍不稳定。
围绕做美黄河之滨,做好两山文章,努力实现两山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政协委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在谋划新思路上做文章,确定两山生态发展“新航标”。跳出现在南北两山的范围,提出大南北两山的概念,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两岸各10公里为界,打造包括兰州中心城区、兰州新区、兰州生态创新城在内的兰州生态经济圈,统筹区域内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两山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美丽“蝶变”。二是在做好黄河文章上下功夫,全力建设兰州城市“后花园”。充分发挥县区政府在整合项目、资金配置方面的优势,稳步推进九州台、大兰山、金城公园、大青山、仁寿山景区等大景区建设,重点规划好、实施好、管理好西固金城公园景区、七里河沈家岭烈士陵园景区、安宁十里桃花再造工程、九州台景观提升工程、大青山远景山区域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和大兰山景区建设等在建续建项目。三是在布局生态产业上谋新篇,着力打造生态景观“绿廊道”。围绕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求这一主线,按照“一河、两岸、立面、两山、两端”的业态布局,建成一批精品景区景点,不断提高森林公园档次和品位。通过培育和定向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创新基地,打造兰州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基地与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全产业链生态修复产业集群。四是在巩固绿化成果上求实效,精心管护兰州生态“大氧吧”。系统开展区域内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国土空间整治与综合利用、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环境污染修复治理等在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一体化修复等项目。五是在治理体制机制上求突破,筑牢林地资源安全“防护网”。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建议成立南北两山执法管理机构,彻底解决南北两山执法管理缺机构、无人员的问题。南北两山森林消防中队是两山护林防火的一支专业骨干力量,为维护林地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参照《(甘肃省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借鉴省、市相关单位做法,提高队员工资待遇,以稳定队伍,提升灾害处置能力,确保两山林地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