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主客体的互相关系 什么是主客体关系(哲学)

2020-10-15知识5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你不是自己回答了?

主客体的互相关系 什么是主客体关系(哲学)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及相互作用 特殊关系:文学创作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审美价值评价关系。主体总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客体作出美或丑的情感评价,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总是以形象为中介。相互作用:在文学生产中。

主客体的互相关系 什么是主客体关系(哲学)

如何理解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被认识的对象.认识的过程是客体(对象)被反映给主体(人).

主客体的互相关系 什么是主客体关系(哲学)

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紧密联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体是不依赖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主体不是消极地适应客观世界,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2、唯心主义颠倒主客体关系,认为客体依赖主体而存在,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主观唯心主义者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贝克莱说:“物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主体是“绝对观念”,自然界和社会是绝对观念的外化。3、机械唯物主义承认客体不依赖主体,但不懂得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扩展资料:主体-客体问题有两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什么被认识的问题。本体论涉及的问题有什么实体存在或可以说是存在,这样的实体怎样根据相似和差异分类。第二个方面是一个人如何知道他认识了什么的问题。认识论研究什么是知识,如何得到知识,以及认识一个给定的实体有多大的可能。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主体和客体。参考资料:—主体与客体

简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1、主体与客体2113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5261关系。主体在认识和4102改造客体的过程1653中,在受到客体制约的同时,又能使主体自身得到发展,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实施方案,把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扩展资料:在17世纪,主体和客体及相互关系成为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英国霍布斯区分了作为感觉者的主体以及作用于主体产生感觉的感觉对象。笛卡儿明确把主体自我意识同客观现实世界相对立,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特别是论证可靠知识的出发点。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都以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并据此说明认识主体的能动性。

马克思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什么 价值关系存在于 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人在现实世界的活 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实践活动。无论是认识 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存在着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 系。因为无论是人的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说到 底都是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7393032,如果 离开了主体需要及其需要的满足,这种活动也就失 去了内在根据和意义,因而它也就不会产生,更谈不 上发展。而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又都存在一 个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问题。价值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由于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和多方面内容,事物本身 也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属性或结构,因而事物对人的 有用性也必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人的需要又 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需要本身随着人的认识活动和 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增长着,人们会从已经满足的需要中再产生出新的需要,因 此,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形式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必 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人的需要可划分为两 大类,即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与此相适应,价 值形式也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每一类价值中,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多方面需要 的子项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