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米东区:农民“转型”尝甜头

2020-10-15新闻6

金秋时节,米东区各乡镇一片丰收的喜悦场景。近日,记者走进羊毛工镇新建村,感受产业结构调整给村民带来的改变和甜头。

走进新建村村民王芳家的地头,1米多高的大葱长势喜人,另一片菜地里,卷心菜、青萝卜碧绿鲜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米东区:农民“转型”尝甜头

早上9点,王芳就下到菜地挖葱。今年她承包村里80亩地种植水稻,专门开辟出4亩地种植大葱、卷心菜、豇豆、萝卜等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因为人勤地肥、技术好,王芳家的水稻和蔬菜获得了大丰收。

米东区:农民“转型”尝甜头

王芳边捆葱边说:“这一沟葱我挖了1个多小时,能卖四百多元。”

“我种的这些菜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两天好多人要大葱,地里现挖,中午送货。一亩地收入一万元左右,四亩地将近四万元。”王芳说。

今年47岁的王芳种地20多年,“年轻、能干、胆子大、有想法”是很多村民对她的评价。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思想,大胆地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当中,王芳也成为了新建村第一户投入其中的转型农民。

在米东区伊斯兰教协会驻新建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帮助下,让王芳在转型中尝到了甜头。

在葱地里,王芳拉着新建村第一书记刘金荣说:“我昨天去考察人家的大葱种植,那里的大葱一根都在半公斤以上。明年我想把新建村的村民拉上一起大面积种植大葱,而且全程机械化,机械播种、挖葱,村民们担心的人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米东区:农民“转型”尝甜头

刘金荣听后高兴地说:“我们有时间再去考察一趟,再和外面的经销商、蔬菜加工企业联系一下,尽可能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

据了解,新建村共有耕地面积3200亩,农户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两年,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和种植大户考察调研,打通销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以大户种植带动更多村民转变思想,增加收入。

这两天不少村民来到王芳家的菜地,跟她说起联手种植蔬菜的事儿,这和王芳的想法不谋而合。明年她打算联合更多村民,承包村上的土地种植特色蔬菜,帮助村民增收。

村民郝平录说:“王芳能干,人也勤快,有想法,还有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帮助,大伙联起手来,相信一定能有一个好收获。”

“我种了80多亩地的水稻和4亩多地的蔬菜,秧苗地里还补种了些油葵,那边种了些长豇豆,今年收入十几万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王芳笑着说。

#王芳#村民#米东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