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时候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珍珠蚌育珠后的注意事项

2020-10-15知识12

怎样的珍珠蚌珍珠多 珍珠蚌养殖技术介绍一、养殖水域的选择(一)场址的选择1、池塘 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二)生态环境1、水质条件 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2、营养盐类 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

什么时候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珍珠蚌育珠后的注意事项

珍珠蚌养殖方法?

什么时候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珍珠蚌育珠后的注意事项

珍珠蚌的养殖技术详细 1、水质条件: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2、营养盐类: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添加氯化胆碱可提高贝壳底质厚度。提高出珠概率,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钙离子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3、饵料生物: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

什么时候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珍珠蚌育珠后的注意事项

河蚌要怎么养出珍珠? 河蚌是一种软件类动物,在一些其他的地方河蚌并不是叫这个名字,有很多的名字。它主要生活在淡水湖,小河流,以及池子周围的小沼泽中,半埋起来。它的肉我们可以进行食用,我们也可以将它们作为养殖鱼,家畜的食物。在有些地方种常常用它们去培养珍珠。那么河蚌如何养出珍珠?同时为你介绍河蚌的养殖技术。河蚌如何养出珍珠?一、养殖方法1、池塘养殖面积应适应当地条件。小池塘有3-5亩,大池塘有十亩到几十英亩。水质一般比较肥,诱饵生物丰富。池塘里可以混有草鱼、鳊鱼、鲫鱼,不宜饲养有竞争力的鱼类,如青鱼、乌鳢等。2、选择一条无公害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流充足,物料交换充足,适合河蚌的生长。3、如果选择湖泊、水库等,水域应大,在岸边或拐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要流动性好,水质要清澈,溶氧要丰富。二、需要注意的问题1、养殖珍珠贝应注意这三点:水质环境、养蚌养殖技术,对于鱼珠混养的品种选择。2、在养殖珍珠蚌时,可以将鱼混种在养殖池中,如鲫鱼、花鲢、白鲢、黄辣丁等鱼类品种,但不能混鲶鱼、黑鱼等恶鱼。3、在混养鱼时,不要将鱼与生病的珍珠蚌混合,否则会导致珍珠蚌和鱼双双死亡。如发生珍珠蚌疾病时,应及时治疗。河蚌。

#池塘#三农#农业#珍珠#河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