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回澜听涛
截至10月13日8时,青岛已采样3078528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3日15时30分,青岛已采样4235438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3日20时30分,青岛已采样5603804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4日9时30分,青岛已采样7502720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4日14时,青岛已采样8289666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4日18时,青岛已采样8825231份,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截至10月15日8时,青岛市已采样9947304份, 已出结果7646353份,五区基本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除已公布的确诊病例外,未发现新的阳性样本。
如果说在这次突发疫情阻击战中,什么最令人“安心”的话,那一定是不断更新公开信息的“青岛速度”。因为在信息公开这颗“定心丸”的背后,是千万青岛人的闻令而动,是疫情防控机制的高效运转,还有全省其他地市组织1000余人的核酸采样队的火速支援,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现场采样服务,4000多个采样点分布在青岛各区市街道、社区。
在疫情面前,青岛选择了守住防疫成果最负责的决定。
但是要完成这个决定,就需要全市上下的齐心动员;而这几天来,青岛加速推进的全员检测、从容有序的市民秩序、依然如旧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看到了这座城市在疫情阻击的“战时”状态中的凝聚力。
在疫情发现的第一时间,青岛制定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方案;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指导青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青岛设立前方指挥部;青岛“一把手”挂帅的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迅速反应,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13日晚,青岛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第13次工作例会强调,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坚决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要加快流调溯源,尽快查清传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要加快推进全员检测,充分整合采样检测资源,提升检测能力。
14日晚,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在青岛主持召开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指挥部视频会议,研判当前疫情形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确保打赢青岛突发疫情阻击战、攻坚战、遭遇战,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青岛启动问责,10月14日,青岛市委研究决定: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隋振华同志停职,接受进一步调查;委派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锡祥同志主持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工作。10月15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党组研究决定: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凯同志免职,接受进一步调查。
而如果打开这次突发疫情阻击战的时间褶皱的话,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组组滚动播放的数据,还有战时状态中青岛速度下的“青岛温度”。
在微博上、在朋友圈中、在短视频里,“热干面赢了,烤冷面赢了,青岛啤酒一定输不了”,不仅仅是振奋人心的口号,这份“输不了”的决心,体现在核酸检测点连夜奋战、眼罩中已经有了水汽的医护人员的身影,体现在哪怕是阴雨霏霏、秩序也丝毫不乱的检测队伍,还体现在全民核酸检测的幕后英雄——实验室核酸检测员的背影。
因为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检测”,需要城市在医疗技术、器械上的储备能力,更需要城市在各个层次上能动性的发挥。在14日上午的青岛市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就有人提出了“老年人,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不方便排队,有没有什么方法给他们检测”的问题。
对此,发布人回应:“对于确实有困难的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不能行动的,我们可以与所在街道、社区联系,相关的医疗机构来做上门的服务。市南、市北、崂山等地方已经组织了相关的医务人员对您刚才所说的这些特殊情况的老人提供了上门的采样检测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家住敦化路街道的李士斌夫妇是盲人,社区了解到情况后,就主动与他们联系,带领他们来到单元门口,邀请医疗人员帮助核酸检测。
微博网友@团团5560的经历也是如此:“昨天晚上楼长去敲门,因为老爷子三次中风,腿脚不好,楼长去问,做了没有,没做安排一下医生上门采样。”
就像微博上青岛籍畅销小说家乐小米(笔名)的一条微博中所说:“生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放弃。”
而这些在检测过程中的温暖点滴,也正在网络上走红:
“大姨,小哥哥小姐姐们,还有没有没做核酸检测的,大家把自己的老姐们小姐妹都叫过来一起做!”这是青岛防疫义工总会的志愿者张祎然的可爱喊话;
在崂山区鲁信长春检测点,一名独自去做核酸检测的小男孩张绎如,在做完检测之后,向医护人员鞠了一躬;
青岛的“全员检测”,也被外媒“盯”上了,“12人感染后,900多万人将在5天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这是多家欧洲主流媒体报道中国青岛市最新疫情时不约而同采用的醒目标题。对比当前欧洲二次疫情汹涌但各方应对迟缓的现实,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速度和成效再一次令外界惊叹不已。
在“速度”的背后,更多暖心故事,还在青岛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悄然发生:
青岛公交4200余辆一圈一消毒、一圈一通风;
青岛市图书馆内所有触摸屏每一小时一消毒,各个图书借阅室都配备书刊消毒机;
即墨区龙山街道则准备了12000余个装有防疫提示和口罩的“暖心手提袋”,陆续发给每一位社区居民;
城阳区青大工业园的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到防疫通知后,仅用两个小时,就开辟出核酸检测场地并完成清理消杀工作,如今该检测点已完成国恩股份及周边10余家企业员工3300余人的全面核酸检测工作;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还探访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走近核酸检测的幕后英雄——实验室核酸检测员,为保证样本时效性,实验室24小时轮转……
外地人到青岛来不会被隔离,健康码也不会有变化,其实正是这些突发疫情阻击战中的点滴“瞬间”,写下了一份“安心”,守护住了疫情防控的成果,守护住了从容有序的日常生活。在13日的《新闻1+1》节目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
“大规模核酸检测对于了解疫情的规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青岛开展核酸检测,从密切接触者向高风险社区逐渐辐射,现在的结果提示,这次疫情的规模应该不会太大。”
突发疫情阻击战中的青岛速度与青岛温度,让我们对一座城市,有了更深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