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2020-10-15新闻4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亡走匈奴。其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韩王信彼时投靠了冒顿单于,并且不断的在边境惹出事端。初定天下的高祖皇帝刘邦,决议御驾亲征。

在他看来,当年秦始皇都能打的匈奴溃不成军,几十年不敢南下牧马,自己定能将其一举击溃,成就千古功业。不过,领兵作战本来就充满着变数,而此时的刘邦,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轻敌那是在所难免。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一)、君王被围险些亡,陈平用计巧救皇

"匈奴仗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破之。"刚开始的时候,战事异常顺利,汉军打的匈奴节节败退。

此时的刘邦,更是觉得匈奴不过如此。但他们已经在楼烦集结重兵,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而匈奴有能力将刘邦困于白登,却为何没有像后世异族那样问鼎中原呢?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1. 轻敌冒进遭困顿,缺衣少食无奈何

"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胜利往往会冲昏人的头脑,刘季并非圣贤,也是如此。他听闻冒顿单于在代谷,所以想着趁胜追击,擒贼擒王。不过,他不知道这其实是匈奴的一出假戏。

等到刘邦到了白登,站在山上向下俯瞰之时,却发现自己早就被匈奴人围了起来。高祖皇帝是轻装前进,他只带了一小股部队,而且也没有多少粮草,大军还在后面,一时很难赶到。而冒顿单于号称有四十万精兵,把刘邦围了个水泄不通。

彼时天气寒冷,又下起了大雾,刘邦决议破釜沉舟,冲出包围。双方经历过几次的较量,难分胜负。而冒顿单于此时决定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也不主动攻击,就做好防御,让在白登的刘邦活活的饿死。反正里边缺衣少食,等到他们撑不住了自然也就完了。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汉军在白登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着仅有的粮食就要耗尽。而善于观察的陈丞相发现,冒顿单于对他的阏氏很是疼爱,走到哪里,领到哪里。

2. 奉画借得枕边风,大汉天子乃还行

"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刘邦根据陈平的建议,送了一幅美人图和若干的金银财宝给阏氏。意思就是反正已经走投无路了,肯定会向冒顿单于示好。这次是送的"假美人",下次可就要送真的了。

阏氏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于是匈奴大军撤去,放刘邦班师回朝。当然,冒顿单于绝不可能单纯的因为阏氏求情,而放走刘邦。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其实,他是不想和汉朝闹得太僵,即使杀了刘邦,自己得到的好处也不多。不过,他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直接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就像西晋的匈奴一样,直接俘虏皇帝,制造永嘉之乱。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如果当真那样,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就会提前来临。那么,冒顿单于为何没有趁虚而入呢?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冒顿单于心狠手辣,他的上位伴随着血腥与屠戮,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他都敢杀,还有什么事情是其做不出来的。不过此人并非有勇无谋之辈,否则他也不能克东胡,吞月氏,侵楼烦,北拒丁零等国。

1. 被围非主力,进军亦益难

"冒顿虽强,终以阏氏解白登之围"。像冒顿单于这样杀父弑君,惨无人性之徒,不可能只是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放弃国家大计。他之所以愿意听从阏氏之言,是因为那番话不无道理。即使把刘邦给困死,又能如何。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自那开始,两国便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再也不可能重修于好。那么互市之事,自然也是无以为继。匈奴久居草原,物资贫瘠,他们靠的就是以战养战,而不能用兵之时,便用牛羊制品,换取所需的物资。如果把刘邦给杀了,就等于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没有攻击中原是因为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他们常年生活在草原之上。而中原大都是农耕民族,且十分排外,以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彻底的拿下都是未知数,而拿下以后,想要维护长治久安,肯定是愈发艰难。

所以,对于冒顿单于来说,即使攻下了中原,也如同累赘一般。那时候就不能再肆意的打家劫舍,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稳,何况,匈奴的人数本就不多,想要同化汉人,得到其认可十分困难。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2. 根基不稳,怎敢冒然行进

冒顿单于吞并了很多的国家,他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对自己忠心耿耿。他要想入主中原,先要消灭掉汉军北伐的主力,再进入关隘重重的中原,这一路肯定会碰到很多的阻力。如果东胡或者丁零趁着此时兴起叛乱,那匈奴的后院就起了火,到时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在白登之围以后,匈奴之所以能够压制汉朝六十余年,不过是因为大汉想要尽快的发展经济,汉朝初立之时,经历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战,又经历了伐无道,诛暴秦,还有楚汉之争,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而冒顿单于,就是趁着中原战乱起的家。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他不会不知道中原彼时的情况。如果打下了中原,那么得到的不过是断壁残垣。而他身为最高统治者,还要担负起振兴经济的责任,对于冒顿而言,得不偿失。

因为他就不是一个愿意老老实实的坐在皇宫中指点江山的君王,他内心有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所以,中原对他而言,一点都不适合。只要利用游击战术,不停的袭扰边疆,那么就能够从汉朝手中,拿到好处,何苦还要费尽心机的去征战杀伐。

而且,他对于拿下中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没有信心,去治理好那片异族人生活的土地。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三)、实力悬殊,高祖被围不过一时疏忽

"且以汉祖英雄,犹输货于冒顿;神尧武略,尚称臣于可汗"。能够得到汉朝的屈服,对于冒顿单于而言,是最好的结局。他既不用费心竭力的攻打,又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后来致信羞辱吕后,他们也仍然是"笑脸相迎"。

1. 劫掠式作战,难以承受失败

冒顿单于和西晋的匈奴刘家不一样,后者是在中原耕耘多年,熟悉当地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而且西晋也正值危机存亡之秋。洛阳武库大火,烧毁了晋军的武器;七王之乱,摧毁了那个王朝的根基。不论是元朝主中原,还是清人入关,中原王朝都已经岌岌可危。

而西汉当时刚刚建立,刘邦的手下将星云集,谋士如云,即使他去世了,国家还能够正常发展。即使杀了刘邦,也是徒劳无功,进了中原也不能保证可以一举摧毁汉朝。后来的皇太极,曾经率军自喜峰口南下,一路打到了济南府,却立刻退回关外。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因为他知道,如果在中原,人家的援军赶到,自己又孤立无援,那么很可能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冒顿单于也一样害怕失败,如果兵败中原,那么自己辛苦几十年建立的功绩,都将毁于一旦。后来的苻坚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没听王猛的话,急着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惨败,而那些原先跟随他的其他民族之人,都趁机自立。冒顿单于就是害怕自己一败,原先打下的江山会四分五裂。

2. 不打无把握之战

蔡东藩认为"冒顿能出奇制胜,而卒不免为妇人女子所愚,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其实,冒顿没有入中原,并不是因为听从妇人之言。从阏氏说的"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番话中,不难得知,匈奴无法长期霸占着汉地已经成为共识。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而他们能够围困刘邦,不过是因为刘邦轻敌大意,急于求成。在此之前,汉军已经数次打败匈奴军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那还是匈奴本土作战,如若长途奔袭中原,肯定会遇到比着多的多的阻力,他们没有信心能够一举称雄。

"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且得匈奴地,泽卤,非可居也"。草原人逐水草而居,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冒顿单于领导的匈奴,根本没有什么国力可言。他承受不起大败,故而不敢孤军深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认为冒顿单于没有杀刘邦,打中原,完全是碍于阏氏的劝阻。可这么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怎么会因为妇人之言就把江山社稷置之不顾。他肯定是有着自己的考量,不打,就是因为打不过。

冒顿单于为何不像后来的匈奴那样,趁着刘邦被围,打进中原?

结语:

"以汉高灭秦、项之威,而匈奴项领,受围平城"。在白登城遭围,的确是刘邦难以洗刷掉的耻辱。不过好在人家将其放了回去,其实如若冒顿一意孤行,执意要先杀刘邦,而后入中原,那么胜负也犹未可知。

毕竟,刘邦一死,群龙无首,内部肯定会出现动荡。此时的冒顿单于再顺势南下,也有一定的可能占领中原。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