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2020-10-15新闻26

原标题: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历史提问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

答: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兵十五万开启了近十年的乱世。安禄山和普通起义不同,安禄山并非揭竿而起,而是为了推翻唐帝国,获取更大的权力和财富。

在很早之前,安禄山就加入了军队,而当时他只是幽州节度使手下大头兵,安禄山没有背景、没有门路,但其有头脑有能力,不久之后他就凭借军功步步高升,直至升至三镇节度使。

虽说安禄山是个反叛者,但他走的路很扎实,不论是带兵或是经营权术,罕有人是他的对手。如此悍将带的兵,自然不会差。纵观历史长河,很多情况下,边防大将并非死于敌手,而是死于朝中小人之手。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对此安禄山有着十分清晰的头脑,他借助军功高升,随即见到了唐玄宗,他千方百计讨得皇帝欢心,讨得杨贵妃欢心,这样他就有了坚实的后盾。所以,安禄山对中央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以唐玄宗对他的宠信,几乎也没有人动得了他。

在唐玄宗的宠信下,安禄山势力越来越大,为了他的皇帝梦,他将军队训练成了私军,只听他一人的号令,那些将领对他是言听计从,有了这样的军队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在多年的经营下,安禄山的这支部队战力很强,对外可以平定外族,对内就是一头凶恶的贪狼。在很长时间内,唐军都无法和叛军正面抗衡,就算郭子仪、李光弼,也需要凭坚城做倚仗,才能逐步剿灭叛军。

安禄山有如此强悍的军队,为何十年就被平定了?

一、唐玄宗错误决策,导致潼关丢失

之所以安禄山能起兵造反,掀起滔天巨浪,跟唐玄宗的纵容分不开关系。安禄山打仗很牛,唐玄宗认为其忠心不二,就算有很多人说安禄山有了造反的迹象,唐玄宗一律不予理会。面对安禄山的要求,唐玄宗全部批准,甚至破例给了他大量空白委任状,让他随意填写官职。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史料记载“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兼三道节度,进奏无不允。”

直到安禄山真的起了兵,唐玄宗才不得不承认事实,派兵去抵抗,而此时已经有些晚了。事实上,唐玄宗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在他内心,他不想承认,也不想负责。

唐廷首先派出的将领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人经验丰富,如果使用得当,足以保住关中。然而,由于安禄山的进攻锋锐难挡,唐军被迫后撤,封常清、高仙芝来不及向朝廷请示,就退到了潼关。

战争每每到了关键时刻,那个小人必定会出场,此时出场的就是宦官边令诚,这位宦官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因为之前曾向高仙芝索贿无果,就恨上了高仙芝。

在唐玄宗面前,边令诚诬陷封常清、高仙芝无故丧失大量领地,盗减军粮。晚年的唐玄宗比较糊涂,就听了边令诚的谗言,斩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随即唐玄宗命哥舒翰担任潼关守将,哥舒翰同样是一代名将,很清楚封常清、高仙芝被杀的缘由,但他也真的无可奈何,步了前两位后尘。哥舒翰面对的则是小人杨国忠,而在此之前哥舒翰和杨国忠就有矛盾。

为了杀了哥舒翰,杨国忠将国家利益抛之脑后,强制要求哥舒翰出潼关,和叛军决一死战。前文说过,叛军强大,唐军不是对手,只要守好潼关,加上叛军不得人心,时间一长,必定会军心涣散,那是才是出击的好时机。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可是皇帝不听哥舒翰的,只听杨国忠的,他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敌,不出所料,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在灵宝几乎全军覆没,潼关被叛军攻克,随后长安也成了叛军的囊中之物。

二、唐肃宗战略决策错误,延长了平叛时间

如果唐军坚守潼关,那么叛军必定占不到丝毫便宜,但在唐玄宗的错误指挥下,在小人的谗言下,害死了诸位大将,也让唐军节节败退,剿灭叛军的时间也只能拉长。

唐玄宗逃亡巴蜀,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李亨在乱世即位,从新确立了李唐的权威,组织兵马抵挡叛军,着手收复长安和洛阳。

李亨重用郭子仪、李光弼,对叛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围剿,但在巨大的功业面前,李亨也犯了错误。李亨的头号谋士李泌,曾经帮李亨制定过平叛决策,如果命李光弼出井陉,郭子仪入河东,史思明不敢离开范阳,安守忠不敢离开长安,随后直捣敌军老巢范阳,便可以迅速解决叛乱。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李泌分析得通透,但李亨急功近利,并没有采用,李亨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但也给了范阳的史思明喘息的机会,从而拉长了叛乱的时间。

三、叛军首领经常更换,内斗频繁

伪燕政权一共存在了八年,一共四任皇帝,这更换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领导层的频繁更换,只能加快伪燕政权的瓦解速度,没有一丝好处。

安禄山、史思明是叛军的顶梁柱,如果安禄山一直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那么唐廷的麻烦就大了。好在安禄山在起兵不久,身体就每况愈下,身患重病,连眼睛都瞎了,就算安庆绪不杀他,安禄山也活不长久。

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就算他不被杀,也活不长了

叛军打仗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他们为了就是利益,安禄山在的时候足以控制他们,但安禄山一死,安庆绪明显没有那个能力,这就给了唐军翻盘的机会。

就连史思明也看不上安庆绪,于是叛军中就开始搞分裂,随即史思明趁机杀掉了安庆绪,自己当上了伪燕的第三任皇帝。史思明很能打,手下兵力精锐,但同样有很多人不服他,一年后,史朝义重演了安禄山的一幕,将老爹史思明也给干掉了。

循环往复,父子相残,而且是在这么多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这么来回折腾,将叛军的实力折腾没了,士气也没了,覆灭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如果叛军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大家众志成城,是很有可能推翻唐王朝的统治的,但在不停的内斗和争权夺利中,他们丧失了机会,便难以成就大业。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一百五十》

作者|九鱼亭

原创|朝文社#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收藏

在唐玄宗的宠信下,安禄山势力越来越大,为了他的皇帝梦,他将军队训练成了私军,只听他一人的号令,那些将领对他是言听计从,有了这样的军队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在多年的经营下,安禄山的这支部队战力很强,对外可以平定外族,对内就是一头凶恶的贪狼。在很长时间内,唐军都无法和叛军正面抗衡,就算郭子仪、李光弼,也需要凭坚城做倚仗,才能逐步剿灭叛军。

安禄山有如此强悍的军队,为何十年就被平定了?

一、唐玄宗错误决策,导致潼关丢失

之所以安禄山能起兵造反,掀起滔天巨浪,跟唐玄宗的纵容分不开关系。安禄山打仗很牛,唐玄宗认为其忠心不二,就算有很多人说安禄山有了造反的迹象,唐玄宗一律不予理会。面对安禄山的要求,唐玄宗全部批准,甚至破例给了他大量空白委任状,让他随意填写官职。

史料记载“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兼三道节度,进奏无不允。”

直到安禄山真的起了兵,唐玄宗才不得不承认事实,派兵去抵抗,而此时已经有些晚了。事实上,唐玄宗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在他内心,他不想承认,也不想负责。

唐廷首先派出的将领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人经验丰富,如果使用得当,足以保住关中。然而,由于安禄山的进攻锋锐难挡,唐军被迫后撤,封常清、高仙芝来不及向朝廷请示,就退到了潼关。

战争每每到了关键时刻,那个小人必定会出场,此时出场的就是宦官边令诚,这位宦官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因为之前曾向高仙芝索贿无果,就恨上了高仙芝。

在唐玄宗面前,边令诚诬陷封常清、高仙芝无故丧失大量领地,盗减军粮。晚年的唐玄宗比较糊涂,就听了边令诚的谗言,斩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随即唐玄宗命哥舒翰担任潼关守将,哥舒翰同样是一代名将,很清楚封常清、高仙芝被杀的缘由,但他也真的无可奈何,步了前两位后尘。哥舒翰面对的则是小人杨国忠,而在此之前哥舒翰和杨国忠就有矛盾。

为了杀了哥舒翰,杨国忠将国家利益抛之脑后,强制要求哥舒翰出潼关,和叛军决一死战。前文说过,叛军强大,唐军不是对手,只要守好潼关,加上叛军不得人心,时间一长,必定会军心涣散,那是才是出击的好时机。

可是皇帝不听哥舒翰的,只听杨国忠的,他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敌,不出所料,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在灵宝几乎全军覆没,潼关被叛军攻克,随后长安也成了叛军的囊中之物。

二、唐肃宗战略决策错误,延长了平叛时间

如果唐军坚守潼关,那么叛军必定占不到丝毫便宜,但在唐玄宗的错误指挥下,在小人的谗言下,害死了诸位大将,也让唐军节节败退,剿灭叛军的时间也只能拉长。

唐玄宗逃亡巴蜀,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李亨在乱世即位,从新确立了李唐的权威,组织兵马抵挡叛军,着手收复长安和洛阳。

李亨重用郭子仪、李光弼,对叛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围剿,但在巨大的功业面前,李亨也犯了错误。李亨的头号谋士李泌,曾经帮李亨制定过平叛决策,如果命李光弼出井陉,郭子仪入河东,史思明不敢离开范阳,安守忠不敢离开长安,随后直捣敌军老巢范阳,便可以迅速解决叛乱。

李泌分析得通透,但李亨急功近利,并没有采用,李亨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但也给了范阳的史思明喘息的机会,从而拉长了叛乱的时间。

三、叛军首领经常更换,内斗频繁

伪燕政权一共存在了八年,一共四任皇帝,这更换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领导层的频繁更换,只能加快伪燕政权的瓦解速度,没有一丝好处。

安禄山、史思明是叛军的顶梁柱,如果安禄山一直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那么唐廷的麻烦就大了。好在安禄山在起兵不久,身体就每况愈下,身患重病,连眼睛都瞎了,就算安庆绪不杀他,安禄山也活不长久。

叛军打仗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他们为了就是利益,安禄山在的时候足以控制他们,但安禄山一死,安庆绪明显没有那个能力,这就给了唐军翻盘的机会。

就连史思明也看不上安庆绪,于是叛军中就开始搞分裂,随即史思明趁机杀掉了安庆绪,自己当上了伪燕的第三任皇帝。史思明很能打,手下兵力精锐,但同样有很多人不服他,一年后,史朝义重演了安禄山的一幕,将老爹史思明也给干掉了。

循环往复,父子相残,而且是在这么多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这么来回折腾,将叛军的实力折腾没了,士气也没了,覆灭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如果叛军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大家众志成城,是很有可能推翻唐王朝的统治的,但在不停的内斗和争权夺利中,他们丧失了机会,便难以成就大业。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一百五十》

作者|九鱼亭

原创|朝文社

#隋唐#安禄山#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