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2名在校生感染肺结核、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一事,10月14日晚间,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向澎湃新闻回应称,校方高度重视此事,目前已成立工作专班,正在全力进行处置。周汝光称,自去年8月至今年10月,科文学院陆续发现了22例在校生肺结核病例。在前几天的筛查中,又发现有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目前正在隔离观察。(10月15日澎湃新闻)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一高校现两位数肺结核学生,吐痰不随地当需“硬核”执行。
有人说,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这一点也不假。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像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的病原体,均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危害性很大。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染,尤其是排菌的患者,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带有结核菌,从而传染给健康人;其次是肺结核患者吐出的痰,痰中的结核菌附着在尘埃上,痰干燥后随风飞扬,引起结核病的传播。有人将公共场所的痰迹进行化验检查,发现有4%—6%的痰中带有结核菌。在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毫升痰中,可查到约10个以上的结核菌,足见其细菌含量相当可观。
随地吐痰既是一种极不卫生的行为,也是一种素质低下的不文明的行为。据史料记载:一次,清朝的李鸿章出使外国,他随地吐了一口痰,便引起了外国记者的大肆炒作。他吐掉的不仅是一口痰,还连中国人的颜面也吐掉了。一家企业与外资企业洽谈业务,当外资企业老板走进工厂时,发现地上有痰痕,便立即停止了业务交往。可见,随地吐痰不但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对我们的形象、工作都会带来影响。
说到底,随地吐痰是国民素质的问题。不要随地吐痰是每个国民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口。如果大家都从内心里认识到随地吐痰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都检视自己的行为,并把不要随地吐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大学生体现的是受教育程度较高,随地吐痰体现的是素质较低。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2名在校生感染肺结核、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就凸显大学生随地吐痰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折射出学校结核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的短板。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疫情防护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形势下,“不随地吐痰”被写进国家卫健委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中,从而使得这一行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不随地吐痰,既是爱己也是爱人。“不随地吐痰”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口头禅”、社会文明程度的“度量衡”。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做到人人自觉遵守,除了让大家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者、监督者、受益者外,法治也不能缺位。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随地吐痰最高可罚500元;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行政处罚记录制度,依法将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公开曝光。山西省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陋习、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