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2020-10-15新闻9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强盛之时,前燕尚且弱小,如果不是后赵遭遇内乱,前燕是无力南下入主中原,成为当时实力强大的一方势力的,而在后赵石虎时期,后赵一度围攻前燕国都十余日,众人劝谏前燕国君慕容皝投降,后赵有一战灭前燕的机会,那样的话,也就不存在前燕灭冉魏,入主中原的情况了。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我们先行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公元338年,东部鲜卑有三支主要的支系,也就是宇文鲜卑,慕容鲜卑(前燕)和段氏鲜卑,段氏鲜卑势力范围大致在今辽西走廊一带,夹在前燕卑和后赵之间,也成为了两国合理打击的对象。

当时段氏鲜卑首领是段辽,曾经在慕容皝继位,慕容鲜卑内部大乱之时,支持反对慕容皝的慕容仁,而对于后赵来说,段氏鲜卑则经常侵扰边境,可以说两国都对段辽很是反感,所以在338年,当慕容皝主动联合石虎一起攻伐段辽时,双方是一拍即合。

《晋书.石季龙载记》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

《晋书.慕容皝载记》皝率诸军攻辽令支以北诸城,辽遣其将段兰来距,大战,败之,斩级数千,掠五千余户而归。

后赵十余万大举北上进攻段辽,一路势如破竹,段辽势力集团各地守将官员大多献城而降,面对后赵大军来袭,段辽北逃到密云山地,躲避赵军兵锋,连都城令支(今河北迁安县东)都不要了。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同时前燕军只是攻略了令支以北各地,击败了段兰,俘获了百姓就撤军了,可以说段辽在面对前燕后赵夹击的时候,策略抉择是错误的,主力部队去抵御前燕军,结果相当于放任赵军北上,段辽集团迅速溃败。

而这也成为了石虎向前燕开战的理由,石虎入主令支城,但是前燕并没有按照约定和赵军会师于令支城,反倒是捡了便宜就撤军了,这惹怒了石虎,石虎决定继续征讨前燕,这是两国交战的由头。

之所以说是由头,因为慕容皝没有率部去令支城和石虎合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乱世之中可没有什么绝对的信任可言,当时前燕和后赵相比,实力孱弱,如果按照约定去令支城,那么容易发生石虎趁机灭了前燕军团的事情。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慕容皝必然留有后手,他有谋略,这也是他能够平定乱局,建立前燕的根基,其实前燕已经出兵攻打令支城以北的段氏地盘了,已经算是履行盟约了,真没必要以身犯险。

而对于石虎来说,击败段辽相对容易,段辽也是被打倒服软了,既然赵军主力并未遭遇什么损失,大军出征,正好可以继续东征灭前燕,所以说石虎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什么无所谓,都无法掩盖石虎要趁机灭前燕的意愿。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因此后赵大军在暂时结局段辽后,继续东进,一度围攻前燕都城棘城。当时的局势对前燕是很不利的。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虎遣使四出,招诱民夷......赵兵进逼棘城,燕王皝欲出亡。

《晋书.慕容皝载记》至于棘城,戎卒数十万,四面进攻,郡县诸部叛应季龙者三十六城。相持旬余,左右劝皝降。

在交战前期,赵军取得了和攻伐段辽类似的战果,也就是前燕众多郡县都投降依附于后赵,当然,不排除慕容皝有意集中兵力于都城附近,导致其他地方兵力空虚,因而投降后赵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前燕内部对于慕容皝的支持是不足的。

一开始赵军围攻棘城时,慕容皝也是一度想要逃跑,是被属下忠贞之士极力劝谏,指出了慕容皝如果放弃棘城,必然加速各地投靠后赵的势头,那么前燕也就很快失去了足够和后赵抗衡的实力,暂且逃跑只能苟活几日,只有死守棘城尚有反击的可能。

慕容皝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代雄主,自然很快明白其中道理,只是当时前燕面对的情况的确很危急。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不同于已经处于强盛阶段的后赵,当时前燕刚刚从内乱中走出来,当初慕容廆死后,诸子发生内乱,慕容翰和慕容皝不合,出走于段辽,慕容仁起兵反叛,一度占据辽东,“宇文归、段辽及鲜卑诸部并为之援”,慕容鲜卑一度分裂为两大势力集团。

直到336年,慕容皝才彻底平定慕容仁,并于次年建立前燕,可以说在和后赵交手之前,前燕是刚刚结束动乱,而且在慕容仁作乱之时,发生众多反叛慕容皝的事件,同样的反叛事件,也会在燕赵之战中再度上演。

可以说当时的棘城战场,显然是困守棘城城的燕军并未强势外援,各地大多投降于后赵,局势是有利于后赵的,哪怕只是围城,也足以令前燕投降,当时众人也是劝慕容皝投降的,还是那句话,慕容皝在当时并未得到慕容鲜卑内部足够的支持,即便投降了,对那些支持投降的人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对慕容皝则不然,所以慕容皝是极力反对的。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拥有大好局势的后赵,却错失良机,被前燕所击败,历史记载中没有描述细节,只是简单记载着这样的话。

《晋书.石季龙载记》进师攻棘城,旬余不克。皝遣子恪帅胡骑二千,晨出挑战,诸门皆若有师出者,四面如云,季龙大惊,弃甲而遁。

也有记载称是,石虎主动撤军后,被前燕所追击的,但相同的记载是,慕容恪率领2000骑兵实施追击,赵军大败,被斩首三万余级,可是当时围攻棘城的赵军号称数十万,怎么就被2000人燕军就击败了,赵军这么脆弱的话,困守棘城的燕军也就没必要有那么大压力了。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是因为天气原因吗?应该不是,石虎兵败发生在当年的5月,北方没有足以造成赵军严重非战斗减员的严寒,那是什么客观因素造成赵军攻城不利以及发生溃败呢?

个人猜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缺乏攻城器械,一个是后勤补给不畅,棘城毕竟是慕容一族从三国时期就开始经营的,城防必然坚固,而石虎决定伐燕,是临时决策,后赵并没有相应的战争准备,加之路途遥远,能够运到棘城城下的攻城器械必然不多,后勤补给问题也是同样的,后赵后方没有支持数十万大军长期攻城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携击败段辽之势的赵军在棘城10多天的攻城战中,锐气受挫,将士必然厌战,石虎只是骑虎难下,他不想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毕竟灭燕就在眼前,拿下棘城,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只是屯兵于棘城城下的赵军也陷入了困境,进退失据。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此时棘城内的燕军突然主动出击,赵军大惊,只能说当时赵军将士的状态也的确不适合继续围城战了,石虎在前期攻城不顺后,没有及时调整部署,没有做出正确决策,才导致了最后突发的溃败。

但数十万赵军应该不是被慕容恪率领的2000骑兵一军击败的,毕竟这涉及前燕国运,一旦慕容恪先行令赵军发生混乱退却,棘城内其他燕军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了,也必然要加入追击赵军的作战中,这才是赵军大败的原因。

石虎率数十万大军围攻棘城,却被2000燕军击溃,或和两个原因有关

而此战之后,前燕不仅避免了亡国之危,同时东晋为了拉拢遏制后赵的势力,还册封了慕容皝。《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晋使鸿胪郭忱持节拜皝侍中、大都督、河北诸军事、大将军、燕王,其余官皆如故。封诸功臣百余人。也就是说慕容皝这个燕王的地位,是东晋承认的,这是给后赵在北方埋了一颗雷。

总的来说,后赵前燕之战的爆发,多少是源自石虎临时起意,也不能说石虎的决策完全是冲动的,前燕内部的问题也给了后赵机会,只不过缺乏相应战前准备的后赵,在围攻棘城10余日受挫后,坚持不降的慕容皝抓住反击时机,令其子慕容恪率部出城作战,一举击溃了早已无心恋战的赵军将士,或许石虎不采取单纯屯兵于棘城的策略会好一些,前燕经历此危局存活,也是为后来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晋书.石季龙载记》《晋书.慕容皝载记》《资治通鉴.晋纪十八》《十六国春秋.前燕录》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