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代蒙古服饰和清代有什么区别? 元代蒙古服装主要特色

2020-07-21知识17

蒙古服饰的特点。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元代蒙古族与现代蒙古族服饰的差异 蒙古族服装不仅分时代,还分部落,本人知道的都给你写上通辽,科尔沁蒙古人,主要以短袍子,马甲为主,礼帽呼伦贝尔蒙古人,百分之70是科尔沁迁徙过去的,百分之10的布里亚特蒙古,主要是长袍蒙古人,蒙古袍的肩膀有飞边,帽子的形状为三角型,最主要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区别挺大,服装上时装我没见过,草地的大多是比较传统的蒙古袍,比较好看,有一些俄罗斯公主裙的元素巴尔虎蒙古人:也是呼伦贝尔蒙古人,从外蒙古迁徙过来的,他们的服装就是传统的蒙古袍服装,不过一般颜色呈单色,不是那么华丽,不过比较适用,锡林郭勒草原蒙古人,就是电视里我们常见的花花绿绿蒙古袍了元朝服饰的特点: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制,汉人称“一色衣”或“质孙服”。这是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的服制。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元朝皇帝所赐官服共有13套色种,每次参加国宴或大型国事活动,大家要穿一种颜色赐服除13种颜色衣外,另加一羚羊皮带(金带),上饰金银丝甚奇,价值亦巨,又受有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总之,元朝之赐服,做工精巧,用料讲究(锦袍),装饰昂贵。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元朝的官服并非每年赐服13次,而是一次性的。元朝政府规定承袭前代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43732的,如冕服、公服、仪卫服色、器皿、帐幕车舆、鞍辔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时规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见当怯薛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扩展资料元朝服饰的种类:1、腰线袍腰线袍是一种常见的元代蒙古袍。蒙古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蒙古族服饰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象征,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心理素质,又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观念,服饰的民族个性显得尤为突出.民族服饰可以说种类繁多,异彩纷呈,认真细致地观察中国民族服饰不难发现这种民族性,丰富性,多 样性,实用性,区域性等特点,多彩多姿的服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独特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与自然生态 服饰是最能反映民族心理,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的一种艺术,它除了具有特有的实用功能外,还是民族 民族服饰是一种符号与象征,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使得其款式丰富,风格古朴,工艺传统精致.无论 是从文化内涵还是从穿着习俗来看,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独特的魅力.民族服饰艺术既表现和反映史 诗,也表现和演绎神话传说,呈现出浓郁的图腾意识和神性意识,每当欣赏时,常常会让人感受到原始宗教 观念中灵魂不死的神秘力量,将我们与广袤无垠的自然连成一个整体,使人,动植物及周围的事物仿佛在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蒙古高原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发祥地,几 千年来经历了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回纥,女真等民族更替,创造了璀璨的服饰文化.然而蒙古族作为一 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种类,款式风格与北方。元代蒙古族妇女服饰以什么为特色冠饰 元代蒙古族妇女服饰以姑姑冠为特色冠饰。姑姑冠,又作顾姑、故姑、固姑、罟罟、罟姑等。“姑姑冠”其实是蒙古语“妇女头饰”的汉语音译。其实,姑姑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四种。这个词不仅仅是“对父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的尊称”,它还有“妇女”的意思;“冠”为帽子之意。其实以上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东西,即一种元代蒙古妇女头饰,是一种高高长长的帽子,蒙语作“”。这一独特的冠服的起源,是源自蒙古族的一种特殊的抢婚风俗。后来,姑姑冠就成了区分已婚妇女与未婚少女的标识。这样,戴上姑姑冠的女性,就可以避免外人不知是否已婚而被“抢婚”或者“求婚”了。即帽子式样男女有别。《黑鞑事略》载,蒙古男子“帽而夏笠”。元末明初人叶子奇在其《草木子》一书中也说,蒙古“官民皆带〔戴〕帽,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所谓“楼子”,指的大概就是笠,所以才说它是兜鍪〔古代头盔〕之遗制。所谓笠,是一种圆檐斗笠形帽,因为形状象钹,所以叫钹笠冠。这种冠有顶,冠后还垂一片帛以护颈。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蒙古族的服装,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族服饰也称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制作而成的。夏装多为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蒙古族的节日一,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二,春节: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三,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蒙古族的特点 1、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蒙古包在《史记》、《汉书》等汉语典籍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在蒙文典籍里被称为“斡鲁格台格尔”,意为无窗的房子,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为圆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满语。满语称蒙古人住的这种房子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与“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则作为一种译音流传下来。2、乌力格尔乌力格尔,汉语意思为“说书”,因采用蒙古语说唱,故又被称作蒙古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蒙古族民间,称只讲故事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呼瑞乌力格尔”;用朝尔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朝仁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说唱的乌力格尔,则为“胡仁乌力格尔”。朝仁乌力格尔在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聚居地和蒙古国广泛流传;3、马头琴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431366336在众多乐器中,马头琴最受蒙古人推崇。马头琴是蒙古人独有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传统马头琴是个长约四尺,以木为杆,顶端雕刻一个马头,下端有一铲。

#长袍马褂#中国传统服饰#中国服饰#服装特色#中国习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