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锣鼓是怎么来的? 山西民间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山西人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被誉为“中国第一鼓”。山西的锣鼓文化有着悠久的渊源。《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太平御览》都记载了这样一则上古神话: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非常厉害,“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长着一副铜头,把石头当饭吃,可以飞沙走石。后来,黄帝得到了一种奇特的野兽,其名为夔,“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最后通过“声震三千八百里”的鼓声,使蚩尤为之震慑,终于将其降服。夔并非实有的动物,而是像龙、凤、麟一样神奇的动物。人们认为,夔这种动物神奇无比,用它的皮制作的鼓,其响声具有震慑力,可以除妖降魔,使人避灾趋利。这体现了山西人古老的动物崇拜。山西锣鼓文化里积淀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及图腾、巫术等古代宗教意识。在山西屯留县,古老的锣鼓艺术最早用于敬神祭祀活动,或天旱求雨,锣鼓手擂鼓时赤着身体,以示虔诚。在霍州一带,传说尧王时代当地便有以鼓乐祭神的习俗。在临汾、洪洞一带,有关于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女儿回娘家,四月初八再到婆家,当地百姓都组织庞大的锣鼓队迎送,并相互竞赛,于是“威风锣鼓。
求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洪洞段具体走向,之前说走甘亭,曲亭,现在又说是洪洞北。
洪洞西到甘亭怎么走呢 驾车路线:全程约13.2公里起点:洪洞西收费站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匝道行驶990米,过白石互通约470米后,直行进入临汾绕城高速公路2.沿临汾绕城高速公路行驶5.6公里,在洪洞/临汾北/G108出口,稍向右转进入临汾北互通3.沿临汾北互通行驶1.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1084.沿G108行驶4.3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甘亭医院
有没有山西洪洞,甘亭 我是
威风锣鼓是那种直接挂在脖子里敲的那种鼓吗 是的,威风锣鼓(又名山西锣鼓,锣鼓,排鼓和威风鼓,白茬鼓,白茬锣鼓)威风锣鼓直径一般是40、45、50厘米,高度25厘米,排鼓和威风鼓的规格很多,直径12、14、16寸,高度25厘米,18、20寸,高度30厘米,分红色和本色两种,鼓身材质分杨木和椿木两种,本色均用椿木等杂木制作,鼓皮为优质水牛皮金杯鼓厂提供
临汾的锣鼓如何? 晋南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洪洞、襄汾、霍州、尧都、浮山等区域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名字来自于鼓手表演时的各种勇猛姿态。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钹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形态、万马齐奔的气势,处处体现了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2006年5月20日,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南威风锣鼓产生于农耕时期,具体形成年代不详,普及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威风锣鼓最早是用于社日祭祀土神及求神祈雨,也是因此而兴盛,最后发展为民间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