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杨杰博士:中医治疗大肠癌,要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处入手

2020-10-15新闻2

杨杰博士:中医治疗大肠癌,要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处入手

脾虚胃弱、湿热浊瘀,是大肠癌基本病机。

癌毒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并贯穿病程始终。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的基础上产生的,癌毒产生后继续损害脏腑功能,耗伤气血阴阳,酿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

大肠癌患者平素大多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腻等易聚湿生痰之物,临床表现为早期血便,黏液脓血便,腹痛,腹部肿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其病理性质多为湿热浊瘀互结之证。

湿热浊瘀内蕴兼杂癌毒贯穿病程始终以致肠腑传导失司,气不得畅则滞,血不得行则瘀,津不得布则凝,初发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耗伤气血,损伤中宫,生化乏源,以致标实本虚。

患者就诊时大多为晚期术后化疗后,此时元气亏虚,脾胃亦伤,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下焦阴火独盛,肝脾清阳不升,湿热浊瘀难化,升清降浊乖乱,其病益甚。

因实致虚,因虚成实以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然其正虚邪实无疑,虚者固以脾虚胃弱为主,实者不外湿热浊瘀兼杂癌毒为要。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是辨治大肠癌之主法。

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流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为参法,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集数法于一方,是为复法大方。(一)健脾升清法

脾宜升则健,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针对大肠癌患者脾虚胃弱的体质状态,以生黄芪、党参、炙甘草三味益气升阳,合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既补脾胃之虚弱,兼化湿热之浊邪。(二)降胃燥湿法

胃宜降则和,盖阳明阳土得阴自安。湿热浊瘀内蕴,肠腑传导失司以致胃失和降,常用半夏、黄连等降胃燥湿。(三)清热化浊法

湿热浊瘀内蕴、肠腑传导失司是大肠癌的主要病理过程,临证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的运用,常用药如生薏苡仁、冬瓜仁、天葵子、败酱草、墓头回、凤尾草、鱼腥草、红藤、椿根皮、土茯苓等。(四)抗癌解毒法

抗癌解毒法应贯穿大肠癌治疗的始终,且以此为主导,因为邪气一刻不去,则正气一刻不复,驱邪即所以扶正,常用药如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冬凌草、半枝莲、龙葵、刺猬皮、肿节风等。(五)流气解郁法

恶性肿瘤的发生始于无形之气,继成有形之质,气郁常生痰,气郁常生瘀,针对大肠癌肠腑传导失司,气不得畅则滞的病理特点,常用青皮、陈皮、木香、乌药、厚朴、苏叶、槟榔、枳壳、桔梗等流气解郁,所谓六腑以通为用,气顺则痰消,气行则血行。(六)消痰散结法

大肠癌为有形之肿,其属毒痰无疑,常用山慈菇、泽漆等消痰散结,其中尤以山慈菇为其治疗恶性肿瘤中运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七)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是治疗癥瘕积聚的传统方法,然层次有别,如养血活血之当归、鸡血藤,散结止痛之五灵脂、蒲黄,破血消癥之三棱、莪术,攻下瘀结之下瘀血汤等,临证亦常辨证选之。(八)搜剔通络法

晚期大肠癌患者大都局部浸润,神经侵犯,淋巴转移,甚则全身多处转移,或兼杂癌痛,可谓久病入络。从癌毒走注辨治,常用毒药以攻病,借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如露蜂房之祛风攻毒,九香虫之理气解郁,炙僵蚕之消痰散结,土鳖虫之活血化瘀,肠腑传导失司较甚则用蜣螂虫攻下燥结等。

#消化疾病#肠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