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末火器有多先进?关键在三个方面,集大成者统治中国火炮上百年

2020-07-21新闻6

明末的火器在当时世界十分先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到底先进到了什么程度?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提高火炮的命中精度,明代军事技术家一直致力于弹药装填的定量化,通过改变火药量来控制火炮的射程。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的《练兵实纪》对于火铳火炮弹药的装填量已有了较为明确的量化记录。书中提到无敌大将军的子铳,装火药三升,装铁子六七层;虎蹲炮装火药六七两,装小子百个,或装大子五十个;快枪,装铅子三四钱,火药则事先用竹木筒量好封贮候用。天启元年成书的《武备志》,对于火炮弹药的装填量已有严格的量化要求。

例如威远炮“用药八钱,大铅字一枚,重三斤六两;小铅子一百,每重六钱;”“百子连珠弹,装火药一升五合,装铅弹百枚”等等。为了在实战中较好地执行装填的定量化标准,明朝的军事技术人员发明了专门的装填弹药工具—药升,根据刘旭先生在《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中的描述:“药升呈撮箕状,两侧前收,前端口部幅宽仅约5毫米,便于插入铳口内,药升柄部刻有该药升的盛装量,因此,药升既是称量火药的量具,又是装填火药的工具”,因而能够同时保证装药的方便和称量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弹药的装填,军事技术工作者将弹药的装填量刻在火铳火炮身管上,简化了装填步骤,确保了弹药的定量施放,由于炮弹的初始速度与弹药的重量有直接的联系,炮手可以通过调整火药量来改变火炮射程,从而保证了火炮射击的准确性。西方对于火炮命中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塔尔塔利亚、伽利略等人对于弹道学的研究。塔塔格里亚于1537年出版了《新科学》成为近代弹道学的开山之作。书中不但首次分析了弹道的特性(如火炮仰角为45度时射程最远),且介绍了几种测量火炮仰角的仪器,为炮兵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6世纪后期,英格兰的兵工厂已经采用整体铸造工艺制造炮身,并得出炮口长度为口径的17-18倍时,所铸火炮射击性能最佳。伽利略是17世纪这一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于1638年出版《两种新科学的论述》一书中提出了投射物的轨迹为抛物线的论断,并列有炮表帮助炮手计算不同仰角下炮弹的射程。得到这些军事技术理论成果的支撑,炮手们开始使用炮表和测量射角的仪器进行瞄准射击,从而结束了靠目力瞄准的时代。

与欧洲当时铸炮工艺基本相同的“神威大将军”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神威大将军”炮的施放延续了明代弹药定量化的装填法则,同时实现了弹药施放的炮表化,在锐炮身管前加照星,后设照门,从照星孔内进行瞄准,“千步外皆可对照。”炮手用测量工具辅助瞄准,简化了操作步骤,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精度。也成为清军攻城略地的最强利器。

可以说清军能够战胜明军,关键就是应用了火器。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