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和睦村人,陈超担任民间河长已有三年时间。这三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在辖区内的河道来来回回转过多少圈了,可以说他亲历了村内河道旧貌换新颜的整个过程。
“以前河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垃圾,经过河水长时间的浸泡后,在岸上都能闻到阵阵臭味。刚整治那会儿,每天成吨地清理河里的垃圾、渔网和淤泥,保洁船只每次都是满载上岸,一天下来,保洁员也是疲惫不堪。”陈超说,“现在的和睦村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河水变清澈了。保洁员每次在河上保洁时,几乎看不到垃圾,打捞上来的只是树上落下的树叶,一天下来感觉很轻松。船在河中行走,人在船上畅游,就像一幅风景画。就连河的两岸也是景色宜人。”
如今,和睦村里那些“有味道”的河不见了,通过一系列的河道整治工作后,这些河道转而变成了一幅幅水系景观。走进和睦村,绿水如绸缎般映着两岸风光,一幅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构建新型河长制协作联动机制
长期以来,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和睦村始终将“河长制”工作落实作为河道整治的关键点和总抓手,同时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长制协作联动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带领一名工作人员全程徒步巡河,深入基层排查河道问题,对河道情况、污染现状及河道两岸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巡河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履行河长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工作职责。
在巡河过程中,发现渔网地笼现象,和睦村专门设立清网队,轮班进行全覆盖式的清网行动,全力维护河道整洁。
积极充电,提高河道的管理水平
对于河道的常态化治理,需要针对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最终根据不同的河道,提出各种有效措施。
很多河长不具备相应的河道管理专业知识储备。为此,和睦村村级河长、河长助理、民间河长及巡河志愿者们寻找办法为自己“充电”,积极参与河道整治培训课,规范河长巡河工作,提高河长履职能力和河道的管理水平。
营造全民爱河的舆论宣传氛围
为了使河道整治形成常态长效化机制,也为了更好地完善河长制,和睦村开启全民治河模式。民间力量就如同河道整治工作中的“眼睛”,河长就是实际行动中的“手”。当发现问题的“眼”和解决问题的“手”配合达成高效默契时,河道自然会长治久清。
图片说明:徐泾河
图片说明:陈泾河
图片说明:老崧塘
图片说明:金家浜
图片说明:鲁家浜
图片说明:陶家浜
图片说明:崧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