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平易近人国学演讲稿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指的是什么?

2020-10-15知识13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指的是什么?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翻译成现代文是: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我们知道,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他认为,人天生具有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就构成了人性的善。人之所以还有作恶的现象,就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没有好好地存心养性,如果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不会为恶多端了!所以,孟子认为大人就应该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保持一个淳朴的纯净的心,这样才是人性的最理想的境界。所以,文中的赤子,就是指的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有过育儿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浑身是粉红的晶莹剔透的,像一款红玉一样纯洁无瑕。“赤子之心”典出《孟子·离娄下》,原文为:“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原指统治者,后来借指品德高尚的人或伟人;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孟子认为,品德高尚、具有人生境界的人,就是还保持着如婴孩般心灵的人。当然,赤子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我觉得这几种说法,放在孟子的这段话中,同样是符合孟子的意思的。在尚书中,赤子指的是老百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赤子也可以用来比喻人心地善良、纯洁,也用来比喻对。

平易近人国学演讲稿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指的是什么?

国学读后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

平易近人国学演讲稿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指的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上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啥意思?具体解释? 《道德经》中讲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字面的意思是: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但其更深层的含义,指的是无声无息、无形无象的“道”。01在道家哲学看来,作为宇宙本原、派生万物的“道”是至大无声、至大无形的,因而“道”才是真正的“大音”、真正的“大象”。正如王弼注解的那样:“凡此诸善(指本章《道德经》提到的明道、进道、夷道、上德、广德、建德、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在王弼看来,既然《道德经》中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只能是“无”,也就是说,“道”是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所合成、无边无界的,但却成就了天地万物,因而是最大的“器”、最大的“音”、最大的“象”。0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实际生活中,通常用来形容具有崇高道德修养境界或高超造诣本领的人往往深藏不露、平易近人,所谓“大智若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年,北京大学新生入学,一个男生手提肩扛,携带了很多包东西,正在此时,他看到了一位。

平易近人国学演讲稿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的“赤子”指的是什么?

关于国学的言稿,一小段。。。。。。。 国学,在我心目中就是一种可以被称为“和血液最相近”的存在,它固然高深,却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我才刚刚踏上这条国学之路,便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想法,我不要做那种研究了一辈子中华文化,仍感觉离自己很远的文弱书生,我认为,国学不能算是血液,人善良的本性已被玷污,国学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杂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恢复最初的样子,如此,它便是一味医心的良药。国学,包含的内容极其之广,其海纳百川的心量令人赞叹,老师告诉过我,做学问要“死去活来”,可以适当的死读书,但一定不能读死书或书读死。学经典,最需要的是活灵活现,而不是死气沉沉。我们书院有一个讲《论语》的老师,讲的非常有意思,他总是能应很有内涵的话,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后来我们向他请教为什么能把《论语》讲的这么生动时,他解释道,语言是有语境的,当你能够借助语境的描写来突出语言时,带来的效果一定是成功的。其实,日常学习也是这样的,当你认真去体会语言环境时,便会发现乐趣多多。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自身有了很多的改变和感触,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的理解上,也逐渐步入正轨。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有哪一句普通平凡的话却能感动你最深的内心? 谢谢悟空邀请,答,我还真没有,因一句普通,又平凡的话受过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的朋友主动借给我钱花。解我燃眉之急。

读史书最好从哪本开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读? 中国历史悠久,史书和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果 并不想当史学家,又想对中国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感觉应从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始读起为好,接下来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楚辞》、《宋元明史记事本末》《中国通史》。能把这些读完了,还有兴趣再读下去的话,那就拐回头去把《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 策》、《杜工部集》读一遍。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乎太多了,何年何月才能读完,但却是国学大师梁启超提出来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还有,毛泽东主席光《资治通鉴》就读了十七遍。我的体会,多读点书比整天打麻将有益。

现在有多少人读南怀瑾的书? 我读南师的书已经十几年了,是生命的重塑,是生命的改变。无以言说对南师的钦佩和感恩。所以我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问起,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推荐大家读南师的书。据我所知,那些成大功的企业家,很多人都是南师的忠实读者。思想需要相通,不在乎多少人读,而在乎改变了多少人。

#论语#国学#孟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