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 杨波 终末消杀,为旅客喷洒安全屏障

2020-07-21新闻7

编者按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让青春尽情绽放。

五月,是播撒希望的季节,让梦想从这里起航。

五月,是激情奋斗的季节,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韶华。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与成长感悟。

为满足“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序恢复前期停运列车开行,以保障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加强列车消毒工作。4月30日,杨波在南昌开往北京西的D738次列车上进行全面消毒作业,并向值乘列车工作人员就运行途中列车重点部位消毒措施进行现场讲解,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有序。

24小时待命,身背20多公斤重消毒液,在一列200米左右的短编组动车8节车厢里,在有效氯浓度高达1000mg/L的消毒液喷雾中,连续作业四五十分钟,本身尚且不易。更何况,这些都是在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状态下完成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就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疾病预防控制所(简称“南铁疾控所”)消杀科科长杨波的日常。疫情最严峻时,他曾一天先后完成9列火车客车的终末消杀。

很多辛酸曲折杨波从不多说,只是在心中默默消弭。这一方面源于他寡言的性格;另一方面,是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站在前线为理想而战,为国家尽责。

17年前,高三学生杨波看到疾控预防在“非典”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满怀崇敬报考了预防医学专业,他的理想是投身疾控事业,护卫大众健康。今天,他已成为这项事业的一分子。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杨波获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感到喜悦与责任之余,他更对疾控防疫事业发展怀有期待。

请战“终末消杀”,一线有我

2020年1月24日,已是农历年三十。下午,杨波终于完成工作,在自己生日这天回家准备过年了。他住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单位位于省会南昌,两地距离60多公里,平时忙起来也要个把礼拜才回去一趟。火车到站天已经黑透,电动车偏又没电,杨波只能冒雨推着慢慢往家走,万家灯火在阖家团圆的除夕夜更显璀璨。

推开家门已是晚上九点多,面对因爸爸晚归有些“不满”、又开心得直蹦的女儿,和癌症晚期、当时虚弱得难以下床走路的父亲,杨波又焦虑又愧疚,“疫情趋紧,春节假期要提前回单位值班,注定又不能完整地陪家人过年了。

父亲肺癌较重,难得过节假期长,应该多陪陪他……”当晚,纠结的杨波接到了单位要求第二天返岗的通知。父母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支持儿子的事业。他们深知自古忠孝难两全,不能因为自家的困难耽误公家的大事。

大年初一一早临行前,杨波特意到床前,反复叮嘱父亲“万一下床时,别摔倒”,嘱咐身体也不大好的母亲按时吃药。父母只是拉着他的手不断地告诉他“按时吃饭,注意身体”。带着两头牵挂的心,杨波踏上了回单位的火车。

当晚,他已率队进入战疫状态,为两列发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和发热旅客的终到旅客列车进行终末消杀,一直忙到大年初二凌晨两三点。“家里确实有特殊困难,能不能不回?”事后有人这样问杨波。“不能。单位全员取消休假,疫情期间不能请假。”杨波的回答毫不犹豫。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昌疾控所紧急成立列车消杀、疫情处置和物资保障三个组,杨波被分入列车消杀组,负责对江西境内列车进行预防性消毒,对发现疑似病例、有确诊病例乘坐过的旅客列车,在终到后进行终末消杀工作。也就是说,他们是列车上残留新冠病毒的“终结者”。

杨波是一名党员,日常又担任消杀科科长,还是专业拔尖人才,因此被任命为列车消杀组组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疫情当前,他带头写下《请战书》。

“消杀科有6名同志,因为疫情期间工作量大,所里陆续临时调来其他岗位的同志支援,最多的时候我们有16名消杀员。两人一组,开展工作。”不管多少人,杨波总是背着大桶走在最前面的那个。

进行终末消杀,杨波要先进行个人防护,穿戴好的那一刻,人已经开始憋闷了。随后,杨波要在车下把消毒桶装满水,再拎上车,“普速列车要爬两三个台阶才能上车,高铁或动车如果没有停在站台上,也要踩梯子才能上到车厢”。

装满水的电动喷头消毒桶40多斤重,这两三级台阶,“全副武装”的杨波要手脚并用才能连人带桶一级级挪上去,“真的是爬”。

适量消毒泡腾片撒进消毒桶,瞬间白雾四起,“相比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杀的消毒水浓度要加倍,是1000mg/L的”,列车终到后门窗、空调关闭,密不通风,消毒液喷洒后弥漫在车厢里,对呼吸道有损伤,呛得人“甚至不太敢喘气”。

旅客列车消杀是两人一组,杨波和搭档工作时尽量不说话,打手势沟通。可嗓子还是肿了,不断咳嗽,说话声音也嘶哑起来。“消毒水的腐蚀性还是挺强的,因为经常接触,又长时间戴着手套,损伤了皮肤黏膜,碰热水挺疼的。”

终末消杀要求对车厢里任何旅客可能触碰的位置喷洒消毒液。车厢里很窄,消毒桶方方正正的,转身都不容易。杨波小心翼翼地喷洒,连座位底下的缝隙也不放过。

“一列车8节车厢,最少要用两大桶消毒液,花四五十分钟”。每次终末消杀完毕,杨波的护目镜里都满是水雾,防护服里的衣服也湿透,口渴得厉害。最紧张的一天,他接连完成了9列旅客列车的终末消毒。

忙起来的杨波甚至两三天才顾上给爸妈打一个电话,简单报个平安,问问父亲身体情况。怕父母担心,他“一直没告诉他们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也没敢跟他们视频。

2月20日,杨波离家近一个月后第一次回去。“外婆在山东老家去世了,母亲因为疫情也没法回去见最后一面、送最后一程,很悲伤”。杨波咬牙请假回家陪了母亲一晚,第二天又含泪返回工作岗位。

疫情期间,杨波他们担负着南昌、九江、鹰潭、赣州四地所有旅客列车的终末消毒工作,24小时待命,经常星夜奔袭。截至目前,杨波带领的消毒组累计消毒列车1570组、32675辆的消毒任务。

其中,发热旅客、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乘坐过的列车终末消毒115组、1082辆,为旅客筑起了牢固的安全健康防线。

投身疾控防疫,情怀不改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似乎是公众视野内的“小透明”,鲜有人知晓。其实,这里所负责的一切都与列车上南来北往的旅客健康、舒适、安全息息相关。比如杨波所在的疾控所消杀科,主要任务是在南昌客技站、南昌动车所、南昌西动车一所、南昌西动车二所和九江客技站,对南昌局集团公司江西境内的始发车辆进行定期消毒、杀虫灭鼠,“每月至少一次,暑运时为两次”。

南昌的夏天,最高气温一般在35℃以上,场站里的列车关闭门窗、停掉空调,温度常常超过40℃。此时又正是蚊虫多发季,灭杀任务特别重,“中午在车上消杀,经常高温缺氧中暑,有时憋到要晕倒,就赶紧跑到车门外透透气,再回来接着干”。正因如此经历,这次疫情中让很多一线人员难以忍受的密闭防护服,杨波觉得并不算太大考验。

杨波说:“除了常规任务,列车消杀也需要24小时待命。有些情况要连夜安排人处理,不能等到天亮。”在杨波的微信朋友圈里,深夜里驱车赶路的小视频很多,这些铁路疾控人辗转各车站不停奔忙,唯有星月路灯相伴。

而在8岁的女儿眼中,他就是那个“老不回家,也不管女儿的爸爸”。消杀工作公认脏、苦、累,杨波都摇摇头表示不在乎,他心里最大的委屈和渴望都在于疾控防疫领域的公众认知度。

2003年,即将高考的杨波有感于疾控防疫在抗击“非典”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立志投身公共卫生事业,“为控制疾病流行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终他如愿考入南昌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带着崇敬和奉献之心,完成了五年学制,成为南昌疾控所消杀科的一员。

12年了,杨波感觉疾控预防依然不为大众了解,铁路疾控更是如此。他想过逃离,但最终决定扎根于此,“我的工作确实关系到列车安全,旅客出行的健康、舒适度”。

带着这份责任感和认同感,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杨波义无反顾冲在了最前边。面对同事朋友的担心,他总说不怕,“毕竟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啊”。

而今,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生活逐渐如常,杨波的工作节奏基本回归正轨,“父亲的身体状况也比春节时有所好转,更加稳定”。

但他更期盼着,经此一“疫”,国家、社会都能对疾控预防多一分理解、重视和支持,让这项关系民众健康的事业快一步向前发展。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9期]

#新冠肺炎_社会#春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