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仁兵:全心帮扶不留余力 扎根基层尽显担当

2020-07-21新闻7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丫新村地处偏远,条件恶劣、发展滞后、群众贫穷,一顶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多年。2017年7月,从贵州磷化建设集团选派到丫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是唐仁兵第一次走进村里,而这一待就是3年。

丫新村是典型的苗族村寨,全村98%的群众都是苗族,群众思想保守,唐仁兵意识到,要走进群众心里,还得从“关键少数”入手,看到全村党员花名册时,他震惊了,党员24名,流动党员6人,60岁以上党员7人。翻看笔记本,让他更加诧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参与率不高。带着疑惑,唐仁兵决心到所有党员家中拜访,开展面对面交心谈心。

“问完诊,把好脉”,针对党员居住分散,生活和日常学习无法兼顾的问题,唐仁兵集中党员意见,把主题党日时间固定下来,同时按照党员居住自然寨和村民组划分党小组,让广大党员能够就近参加学习,第一时间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与村委重要事宜商讨、决策。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关键少数影响绝大多数。

唐仁兵回忆,从2017年到现在,总共动员了9名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4名同志转为入党积极分子,有5名同志转为预备党员。通过这些年轻同志的加入,村里面的干部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党建工作的正常化,也使得干部的工作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丫新村是关岭县3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3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下辖5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贫穷和思想保守是唐仁兵对丫新村的第一印象。

“我来之后对丫新村的第一印象,一就是贫困发生率比较高,因为丫新村是典型的苗族村寨,苗族的人口占的比例达到90%以上,还有少部分的仡佬族和布依族,当时丫新村的基础建设基本上也是比较差的,道路比较窄,路况也比较差,机耕道基本上也没有,全村的通水情况也不是太好,虽然有管道,但是管道损坏比较严重,村民的收入也还比较少。”唐仁兵如是说。

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关键还得看群众的满意度。驻村以来,完成全村饮水工程建设,实现全村400户1978人全覆盖。协调财政资金开挖机耕道17余公里,争取资金35.5万元,建成发冲组至丫口田组通组路0.96公里,实现全村5个自然村寨通组公路全覆盖,安装太阳能路灯155盏,协调资金4.5万元,购置120升家用型垃圾箱360个,帮扶车载式大型垃圾箱10个,群众生活的环境卫生极大改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丫新村村民杨选芬表示:“唐书记来到我们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路、灯都满足了,像我们家境贫寒,唐书记给我们家提供了很多帮助,害怕唐书记不在这工作了,我们会舍不得他的。”

在丫新村副主任令狐克安眼里,唐书记和蔼可亲,工作态度也比较认真,在他和群众沟通这方面,也非常受群众喜欢。帮助老百姓想致富的好路子,逢年过节老百姓会邀请他到家里面一起过节,甚至家里面有些小纠纷,都是想到唐书记去给他们解决。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支撑是关键,他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走访全村400户农户,听取群众对于村级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2017年9月,唐仁兵带领村“两委”整合资源创建了丫新村集体合作社,共同起草了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关岭牛 饲草”的发展之路初步成型。2018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一起整合扶贫资金和扶投贷款资金100余万,实施关岭牛养殖100余头和牧草种植300余亩,实现育肥牛销售收入60余万,项目实施全覆盖全村157户精准贫困户,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10余万元,带动贫困农户务工增收200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20余万元。

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但是唐仁兵并没有停住脚步。2019年,他积极接洽,引进龙头企业与丫新村集体合作社开展合作,利用村集体养牛场的牛粪养殖蚯蚓,拓展绿色产业链,解决了困扰村级产业发展的“污染烦恼”,每年还为丫新村集体经济至少增收2万元纯收入。

在唐仁兵坦看来,通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一是带动了老百姓通过劳动来致富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产业发展实实在在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从2018年开始,通过合作社的发展,从盈利中拿出了4万余元给老百姓发放项目分红。

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落地实施见效,截止2019年底,丫新村累计脱贫150户770人,贫困发生率从40.26%降至1.72%。2020年二季度末,丫新村迎来了脱贫攻坚冲刺的最后胜利,贫困发生率降至0%,圆满完成高质量脱贫摘帽的辉煌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丫新村脱贫攻坚工作稳中有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20年,唐仁兵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文/图 孙明凯)

#贫困村#唐仁兵#全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