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年临床肿瘤学年会给中国肿瘤学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2020-07-21新闻11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 实习记者谭琪欣 邱越 赵苑旨)“作为2020年首个现场直播的肿瘤学盛会,在传递解读2020年全球肿瘤进展给中国肿瘤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我想是多学科的联合以及顶尖学术领域的相互促进”。2020 POST-ASCO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指导、南方临床肿瘤研究协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四川省抗癌协会协办的临床肿瘤学年会会议信息交流会(2020 POST-ASCO会议)2020年7月10至11日、7月18至19日召开。

林桐榆院长利用闲暇时间给慕名而来的患者诊断。 徐婷婷摄

难治疑难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关键

“淋巴瘤和肉瘤的诊断是最难的,因为亚型特别多,在病理诊断上非常困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以淋巴瘤为例,病理学专家一旦碰到淋巴瘤都会觉得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因为淋巴瘤有67种亚型,其进行精准诊断难度极高”。

林桐榆院长指出,要实现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要保证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联合,以及多学科的联合。

“给一名患者看病不如教会一名医生看病,中国整体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水平真正的提升要靠基层医生的肿瘤诊治水平提升,只有短板升上来了,整体才会有大的改善。”林桐榆院长建议,肿瘤患者特别是淋巴瘤这种难诊断的肿瘤患者,应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进行联系会诊。基层医院的医生就肿瘤的诊治问题向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咨询,以点带面培育基层肿瘤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与此同时,基层医院肿瘤科室的执业医生要得到专门的培训,并获取专科执业证书之后才能上岗。

在多学科的联合上,树根的盘越大,才能长得更高。“临床外科医生应该多关注其他学科的进展,进行知识的联合和补充,单一肿瘤的治疗可以借鉴其他肿瘤的治疗经验。横向知识能够帮助外科临床医生破除这个学科的瓶颈”,林桐榆院长举例说,比如,临床实践证明,免疫治疗PD-1/ PD-L1联合除了可以应用在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上,也可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另外,经临床实践验证,用于淋巴癌治疗的PD-L1也适用于膀胱癌患者及肺癌患者,此两类患者使用后生存期均明显提高。

此外,为防范癌症的发生发展,林桐榆建议,患者自身要注重营养、休息、心情的“六字方针”,从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做起,例如可以通过运动及多种方式自行调整心情。

国产的创新药不比国外差

“国内目前很多肿瘤创新药物,客观来说不比国外差。诊断、治疗已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建勇指出,一是得益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优先审批审评的政策,加快了创新药物上市的流程;二是创新型的医药企业越来越重视提高药品的研发费用。

例如,由李建勇牵头的泽布替尼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疗效与国外没有差别,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而新型的口服药物,相对于静脉输入很多病人去不了医院就会耽误治疗,不用到医院能取得很好疗效,疫情等突发公卫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李建勇举例说,“我们很多慢淋患者,单用药物就能控制得很好,疫情期间,我们为减少病人来医院的,可以家属、邮寄的方式给患者提供药物”。

此外,李建勇建议,疫情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影响,而血液病人负担比较重,治疗上尽量不到医院,同时要与大夫保持联系,尽量保证规范化治疗。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学术研讨和诊疗将成趋势。对部分特别是基层地区,第一时间可以接受到最先进的前沿医学,是医学继续教育和线上诊疗的新模式。

于世英:应将罕见肿瘤纳入到罕见病目录

“目前国家充分重视罕见病,出台了罕见病目录。不过目前罕见肿瘤尚未纳入到罕见病目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于世英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罕见肿瘤是指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六的恶性肿瘤,如果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二肿瘤就是超罕见肿瘤。罕见肿瘤共有198种恶性肿瘤。每一种罕见肿瘤病例数不算多,但所有罕见肿瘤加在一起,就占了恶性肿瘤病人的约20%。

于世英透露,罕见肿瘤主要发生于罕见的人群、罕见的部位,以及罕见的病理类型。例如,儿童及青少年就是肿瘤发病的罕见人群。曾经有个病人找到于世英教授,孩子的肚子长了一个很大的包块,家长一直没有重视,以为是孩子长胖了没有在意,等到严重了去医院才发现是长了一个肿瘤,幸好及时手术切除及化疗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而此类事件在于世英教授的门诊上时有发生。“儿童所有的肿瘤都属于罕见肿瘤。目前比较常见的肿瘤有白血病、淋巴瘤等,还有实体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性肿瘤等。”

目前,相比较常见肿瘤而言,人们对罕见肿瘤的诊断、治疗、医保支付,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该分出一部分的力量来支持罕见肿瘤的诊治问题。罕见肿瘤并非都不可治,例如儿童肿瘤根治率已达到80%,不要轻易放弃。罕见肿瘤就诊科室分散,专业人员对罕见肿瘤诊疗知识培训不足,罕见肿瘤超适应证用药及医保支付受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于世英建议,应该将罕见肿瘤纳入到罕见病目录当中,罕见肿瘤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从政策的角度支持罕见肿瘤的亚专科,及相关科研,解决超适应症用药问题,优化病人用药的问题。从医疗的角度,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有足够的罕见肿瘤医学培训,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从患者的角度,公众也需要提高对罕见肿瘤的重视。

质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

“约70%的肿瘤患者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而质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武汉协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研究所所长伍钢在接受健康时报专访时表示,目前质子治疗在精度和新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均不亚于传统的光子治疗,在显著降低治疗毒副作用的同时,疗效也有所提高。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蒋国梁教授提供的数据,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近五年治疗的病人接近3000例。总体上讲治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光子放疗,疗效有改善。

所谓质子治疗,通俗的说,是利用医用质子加速器将带正荷电的质子加速形成束流射线后,精确轰击肿瘤组织,使肿瘤细胞受到极高剂量的电离辐射损伤而死亡的最新放射治疗技术。

伍钢介绍,传统的放射线治疗大多是利用X射线,这种射线在进出肿瘤组织时能量是缓慢增加和缓慢下降的,容易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较大伤害。而质子治疗的射线能量可在一定组织深度突然上升或下降,如此便可实现将射线的高峰能量控制在肿瘤区域,从而实现了对正常组织更好的保护。

“我们必须要在肿瘤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有了质子治疗,这个平衡点会越来越向治疗效果方面倾斜。”伍钢说。

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2020年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新增配置大型放疗装备1500台。

伍钢表示,目前我国各地区放射治疗发展尚不均衡,医师同质化水平也不高。下阶段,要进一步扩大拥有大型放疗装备配置的县域医院数量,加强放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云平台使县域医院与省级医院形成联合体,提升县域医院的治疗水平。

(责任编辑:孙宝光)

#肿瘤#患者#医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