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晋朝历史上十五位最出名的皇帝

2020-07-21新闻9

1、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统一全国。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

2、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290年-307年在位)。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在位17年。司马衷于泰始三年(26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惠帝去世,时年48岁。

3、怀帝:司马炽

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即晋怀帝(307年-311年在位)。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惠帝崩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建兴元年(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4、愍帝:司马邺

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晋愍帝(313年―317年在位)。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5、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睿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永昌元年(323年),司马睿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6、明帝:司马绍

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即晋明帝(322年-325年在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于永昌元年(322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使社会呈现向安定的趋势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

7、成帝:司马衍

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即晋成帝(325年—342年在位),字世根,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宁三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

8、康帝:司马岳

司马岳(322年―344年),即晋康帝(342年―344年在位),东晋第四位皇帝,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即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年,晋成帝去世,司马岳即位。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号康皇帝,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9、穆帝:司马聃

司马聃(343年―361年),即晋穆帝(344年—361年在位),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死,司马聃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升平五年(361年)司马聃死去,终年十九岁,安葬于永平陵,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

10、哀帝:司马丕

司马丕(341年—365年),即晋哀帝(361年—365年在位),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司马丕在位时期,军阀斗争激烈,桓温当国,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慕容部猖獗和东晋发生多次战争均以东晋败退而终。 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司马丕还是一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中书帖》等。

11、海西公:司马奕

司马奕(342年—386年),即晋废帝(365年—371年在位),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司马丕死后。同年二月丁酉(2月23日),司马奕即帝位,在位六年,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为桓温所废。被废后降为东海王。咸安二年(372年),又降封为海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过世,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吴陵。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12、简文帝:司马昱

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统朝政。他引名士殷浩等辅政,企图对抗威权日重的桓温,殷浩反为桓温所废。废帝即位后,再次徙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13、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死后庙号烈宗,谥号孝武皇帝,葬于隆平陵。

14、安帝:司马德宗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驾崩。时年37岁。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连冬夏的区别都认不出来。因此安帝继位后东晋皇帝的权威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主持。

15、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字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