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左传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2020-10-15知识7

<;论语>;中\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非“不”,圣“有最高智慧和道德修养的人”贤“德行才能兼备的人”孰“谁”,无“没有”,过“过错”人不是有最高智慧和道德修养并且。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意思: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出自:战国 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释义:一个人谁没有错2113,有了过错5261能够改正,就没4102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出自:左丘明·1653《宣公·宣公二年全屏》【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扩展资料:《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参考资料来源:-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哪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丨 思是: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意思: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出自:战国 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释义:士会对赵盾说:“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着劝谏。士会前去三次,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错了,打算改正。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扩展资料典故: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作品成就:作为一部编纂于两千多年前的史著,《左传》另一引人注目之点,是它在记事中还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左传》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全书对于周王与诸侯、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国内部的明争暗斗。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2113善莫大焉”的意5261思为: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4102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1653好的了。出处:鲁国·左丘明《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白话释义: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解释:人没2113有不犯错误的,只要5261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4102,就是最好的了。摘自:春秋·左丘1653明《左传·宣公·宣公二年》节选: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翻译:士季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仅仅臣下们依靠它。扩展资料《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君”,即不行君道,不像个国君。作者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让读者。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好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什么? 直译: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