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太尉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赵普开国元老 蒙正后进

2020-07-21知识8

吕蒙正与寇准的关系如何?同样都是北宋能臣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吕蒙正与寇准虽然同朝为官,但应该是前辈与后进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吕蒙正出生于公元944年,公元977年为进士第一名,将作监丞、升州通判。而此时的寇准才15岁。到了公元980年,吕蒙正已经是左补阙、知制诰。已经是皇帝近臣,而年轻的寇准在这一年中了进士。公元991年,寇凖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吕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本朝以来三次任为宰相的。公元1003年,寇准因为澶渊之盟的功劳开始做宰相了。登上大宋朝最大的舞台。公元1005年,吕蒙正退休回家,而寇准开始了宦海浮沉的生活,直到1023年去世。关于第二个问题:在太宗一朝到真宗初期,吕蒙正三次为宰相。赵普对其也是赞赏有加。《宋书》: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毕竟,在太宋一朝,天下初定,辽国还有战争,已是不错了。寇准,最大的业绩就是“澶渊之盟”的达成。但是此后屡次被贬,宦海浮沉,起起落落。要说有功这是必然,但若说治世能臣,还是有些差距的,至少,他连舞台都没。宋朝的政治呈现一种什么特点?宋朝朝廷靠什么方式来稳定这一政治格局的?有北宋、南宋的地形图一个比较大,一个比较小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宋朝太尉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宋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2113,宋代太尉5261成为武阶官之首,相当于一国之4102国防部长。太尉在1653宋代的“官、职、差遣”体系中是“官”,只表示官员本身的身份和级别,类似今天的军衔,并没有实际职务。其品阶在北宋中前期是三公之一,正一品或从一品,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一度撤销,宋徽宗时恢复,为正二品。拓展资料:《宋史 职官志》:“三师 三公 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皆赴上于尚书省。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官亦如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若宰臣官至仆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师则为异数,自赵普以开国元勋,文彦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意思是:在传统的排序中,太师、太傅、太保之后,才是太尉,宋朝的官阶中,做了些变化,太师之后是太尉,太尉之后,是太傅。所以,在宋代,太尉是很高的官位。像王旦、吕夷简二人做过宰相的,也不过是在退休的时候,加上一个太尉的衔。比太尉再高的只有一级,就是太师,北宋时期,也不过赵普与文彦搏在退休后获得这一称号。宋徽宗政和。宋朝枢密使与太尉谁的官职或权力更大? 说起宋朝太尉,大家能够想到的一定是《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高太尉,在《水浒传》中高俅因为踢球踢的好,被宋徽宗提拔为太尉,一飞冲天后,坏事做尽,很多读者认为北宋最后的灭亡也是高俅导致的。实际上这有点高估了历史上高俅的能力,高俅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水浒传》里面的大名鼎鼎的北宋四奸臣“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并不是历史版本,真正的北宋末年著名的奸臣是蔡京、王黼(fu)、蔡攸(you)、童贯、杨戬、梁师成,他们被合称为“宣和六贼”。这几个权臣,都是当时身处朝堂超一线,围绕在徽宗身边的官员,不是权臣就是太监,高俅作为一个太尉和这几个人相比,实在是有点上不了台面。在靖康之变的时候,高俅也曾想跟这几个人争夺已经是太上皇的徽宗的宠幸,结果因为段位不够,玩不过这六个老贼,于是就没有跟他们参合,后来钦宗打击报复徽宗政治小团体的时候,高俅反而躲过一劫。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制呢?我们都知道北宋实行二府三司,二府就是主管政治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以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为正副长官。但是掌管军事的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并非武将出身。如何评价吕蒙正的时运赋? ?www.zhihu.com 二、文章标题、版本、内容混乱 破窑赋有好几个名字,“寒窑赋”、“命运赋”、“时运赋”、“劝世章”,哪个是吕蒙正起的名字都搞不清楚,本身就很奇怪了。宋史 吕蒙正传》译文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朱元璋18位兄弟都怎么死的?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众多,最后都被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杀死,以下介绍有名的五位:1、武殿章武符,字殿章,安徽凤阳人,生卒年不详。身长九尺,文武双全,是远近闻名的赤马双钩神臂将。生二子,长子武继忠,次子武继孝。因朝廷昏暗,不愿为官,在家帮父亲管理庄园。为人忠厚,在乡民中素有威望。因到陆家庄教武时遇朱元璋、胡大海、常遇春等七人,由刘伯温主盟,为“救国救民、同心抗元、共图大业”、歃血为盟,誓结金兰之好。在陆家庄招乡兵,集民团五百多人,筹谋反元大业。后因泄露机密事败,兄弟失散。武殿章被当年豪州做过知府的杨铁道诱入家中,以给其子教艺为名,欲加谋杀,被杨家种花匠汤志汉道破其阴谋而救出。2、胡大海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胡大海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3、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