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学习古典诗词,你都有哪些感受? 比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出版物

2020-10-14知识12

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是如何被当时的人所知晓并传播的?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确实应该知道一下,古代诗人的作品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其实,道理很简单,与我们今天的微友们的诗歌是如何传播出去的,一点区别都没有!奇怪吗?真的一点都不奇怪!今天,我们的传播主要靠“朋友圈”这个媒介,古代也是这个媒介而已,只不过,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可以是互联网,但是我们的“互联网”朋友圈可没有古代的“朋友圈”那样厉害。为什么?因为,古代的朋友圈虽然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朋友,不过,这些朋友非常铁哥们,个个都有侠肝义胆,他们对朋友的作品非常珍贵,不但抄写保存,还抄写推介给其他朋友欣赏。如果发现朋友有好作品,就会主动抄录,自己欣赏,或者给朋友看,此外,就是邮递。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驿使这样的方法,把自己的书信和诗歌作品,邮寄到外地,因此,就能够在外地传播。这就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的一般社会生态。同时,古代和现在的文化氛围也有很大差异。中国古代读书人,基本没有不懂诗的,他们几乎各个都是诗人,也非常喜欢把自己的作品编辑成诗集。他们又是作者,又是读者,对于作品的欣赏能力非常之高,所以,好作品很容易在朋友圈流传起来,甚至走出朋友圈,传的更远,直至被录入官办的诗集,或者私人出资的出版。

学习古典诗词,你都有哪些感受? 比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出版物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

学习古典诗词,你都有哪些感受? 比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出版物

当今诗界,有人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对这种现状,您怎么看? 在正规出版物上能写诗、发表诗者并不是很多,而在自媒体如\"头条\"上写诗者确实不少,自媒体对诗(文章)没有基本的把关评审机制,写诗者都是自写自编自发,自以为是凑热闹者多,诗的质量是良莠不齐很难保证,诗在自媒体确实是一片泛滥,似乎形成了人人都能写诗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相互的追逐、攀比,光有热情没有质量,缺乏自知之明的浮华表象,也是由\"中国诗歌大会\"引发和掀起了当下的诗词热所致,是一种昙花一现的应时的表面群众文艺现象而已。从诗的形式上说,写诗者大都是学习、摹仿写所谓的古典诗词者居多,而写现代诗(自由诗)者却少。

学习古典诗词,你都有哪些感受? 比较好的中国古典诗词出版物

哪些出版物收集了中国几千年来最美的诗? 谢邀。没有哪一本出版物可以将中国几千年来最美的诗收集全,多是选取其中的一些优美诗词编辑成册。大家对美的欣赏不同,对诗词的理解更不同,最美如何,真的无法界定。如果同学们对古诗词感兴趣,我可以推荐一些书籍给大家。一、《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脍炙人口的有《关雎》、《桃夭》、《伐檀》、《硕鼠》、《蒹葭》等。必读经典,把妹神作。二、《汉乐府诗集大全》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三、《新乐府》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

学习古典诗词,你都有哪些感受? 鉴赏,是“鉴”与“赏”的统一。首先要鉴,然后才能赏。鉴,先是要读懂原作,理解其原意,再是了解其构思布局、章法结构、意象意境,知其好坏,辨其高下,明其美丑,然后才能进入赏的层次,述其所以然。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变迁的原因,今天的人读起来总会有一些文字、名物等方面的障碍,所以,要“鉴”,基本的语言阅读与理解能力、音韵、版本、校勘、训诂、考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历史、地理乃至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当然是基础。对一般的文学作品,人们大都会有一个基本正确的理解,而对一些比较费解的作品就不同了。还有的作品,表面上看似简单,其实要作出正确的笺释也颇费笔墨。如白居易的名作《买花》中的“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两句,在全诗的章法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它的解释却颇有分歧。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许多唐诗选本都把“戋戋”解释为“微少”,把“五束素”。

有什么优秀的,好看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 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1.发祥期:唐代当时,市人小说、寺院俗讲成为白话小说的两个发展源头。2.黄金期: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3.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3.全盛期:明、清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双峰”:《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白话小说概述: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 1.答E给3位,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共5分。2.①高度概括叶嘉莹的人生特征,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②“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照应文章标题中的“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照应文章标题中的“诗词人生”;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④用“震撼人心”来形容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体现出了作者对叶嘉莹的崇敬之情。3.①在学习上,顾随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顾随传其学问之精要,还鼓励其“别有开发,能自建树”;②在授课方式上,叶嘉莹讲学时的天马行空,背后有其恩师顾随的身影;③在人生理念上,叶嘉莹体悟、践行着顾随恪守毕生的人生理念。(每点6分,共6分)4.①有坚强的意志。曾经历的一些苦难,叶嘉莹很少对外人提及。她在台湾的学生,对她在白色恐怖中的苦难长期一无所知。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在叶嘉莹心里,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迫切感。她不愿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自己这一代损毁、丢失,她希望为年轻人找开一扇进入诗歌世界的门。③勤奋努力。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④有创新精神。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中西融合的理论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道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有哪些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如论语,道德经,鬼谷子,素书之类的,多谢!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在读 3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作为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给你一个我研一的时候导师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叶嘉莹#文学#朋友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