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涟水日报
——我县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综述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讯员 陈 诚
摄影:刘锦国
下好下活“政务服务+互联网”改革“先手棋”,创新“红色代办”闭环服务新模式在全市推广,被省政府表彰为“开办企业”评价先进地区,荣获江苏政务服务创新成果奖;稳步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高沟小城市功能片区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批准的片区规划,高沟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级验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体系,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额进入全省10强,被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嘉奖;创新打造“阳光扶贫超市”“飞地同创”等帮扶模式,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脱贫致富奖……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改革作为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集成改革思维,精心谋划改革举措,持续用力、不断深化,蹄疾步稳推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
织密经济网格
服务企业有温度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县将全县各个企业纳入网格内红色代办员的服务范围,深入开展红色代办助企行活动,由红色代办员主动把各类奖补政策精准送到企业手中,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
政策有温度、服务暖人心,企业才会满意。营商软环境造就发展硬实力,我县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简政放权举措行稳致远:探索经济网格化服务模式,构建营商和经济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网格调度体系,通过开展“五聚焦五带头”专项行动,建立项目长、“红色代办”等服务体制机制,为各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创新“党政亲商会”制度,搭建季度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座谈会、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平台,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35745”审改专项行动,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为行政审批“提速瘦身”,效率大幅提升;全省首创“红色代办”闭环服务模式,让党员干部当起企业和群众“红小二”,提供50余个事项跑腿代办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公里”。
创新产业发展
经济增长添动力
投资2200万元的红窑镇李庄村大棚芦笋产业基地是我县率先开展的“飞地同创”扶贫项目之一,通过土地流转与受益分红,村集体年可收益分红18余万元,合伙的周边5个村也因此增收34.8万元,每年带动近300人家门口就业。
开拓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活水之源”。我县坚持转机制、强载体、调结构,激活发展潜能。创新“飞地同创”“阳光扶贫超市”产业扶贫模式,探索以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建设为核心,“志”“智”双扶的产业富民模式,覆盖农村劳动力10万余人,年带动140个经济薄弱村增收14余万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建强今世缘景区、“四百园”、金鸡坨等旅游载体,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建设、文化挖掘、产学研转化等,建立农业、文化、加工业、服务业等与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机制,2019年实现旅游业收入14.5亿元,相关产业产值达1.5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加快产城融合改革,释放上市企业今世缘酒业龙头带动效应,大力发展食品、包装、文旅、物流等产业,集成人才招引选育、公共空间治理、环保专项整治等改革措施,吸引100余家企业入驻,新型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
聚力民生改善
群众生活更幸福
前不久,朱码卫生院在县中医院专家们的帮助下成功开展了右胫腓骨骨折取内固定术,这是医联体工作启动以来,县中医院全方位帮扶医共体分院工作,加强专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一项新举措。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县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革覆盖民生的方方面面。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建立以县三个龙头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构建上下一体、联合联动的现代医疗体系。创新探索“第二医保”医疗互助模式,健全包含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第二医保”、低收入人口补充医疗保险、低收入人口县内住院费用兜底等5级保障制度体系,受到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介;率先探索医保“共保联办”模式,完善“行政部门+第三方+信息系统”的多元医保基金监管模式,看好群众的“救命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四个一”工程,以“微服务”疏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有力有效有序推进,不断汇聚起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安东大地处处焕发着生机,在春潮涌动的改革中,人民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改革没有终点,创新永不止步。如今已奔驰在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上的涟水,正以更加坚定的改革精神和更加开放的胸怀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