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谁能给我讲一下乐府诗的创作标准? 平上去入 宫商角徵羽

2020-10-14知识11

诗词的平仄和音乐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对联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复奉上:基本规则如下:一、字句对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二、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三、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制彼此对应平衡。四、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五、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zhidao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六、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上平声和下平声是怎么分的? 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有比较统一的认同。基本上是因为平声字太多(包括了阴平阳平,而仄声字分上去入),所以分成上平声、下平声,以便于编目。。

汉语拼音是怎么来的?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

雨对风的对子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有谁能给我讲一下乐府诗的创作标准? 难道写一个押韵合题目的诗就是乐府诗了吗,有没有什么标准表明自己创作了一首乐府诗?近体诗即格律诗的格…

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区别和联系?中国文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中国文学的对外影响,有一个从东方。

怎样才能写好宋词?宋词的格律怎么填? 首先多读多记一些词,慢慢了解词性,积累词语。然后学填一些小令,根据词牌要求,熟悉平仄韵,开始不要过分追求意境美,时间长了,填的多了,自然就好了,也是熟能生巧吧

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文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中国文学的对外影响,有一个从东方逐步扩大到欧洲最后到达美洲的过程。具体可分4个段:第一阶段是唐代。唐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广泛频繁,中国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也开始传到国外,主要影响范围是邻近的日本、朝鲜半岛、天竺(今印度)、大食(今阿拉伯)及东南亚各国。中国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始于秦汉,唐代达到高潮,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诗作都为日本人所喜爱,影响最大的当属白居易的诗。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平安时代的诗集与《和汉朝咏集》共收录589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137首之多。白诗不仅在日本宫廷中流传,曾受到嵯峨天皇的激赏,宫廷女官紫式部所著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明显地受白诗影响,贵族文人多喜欢白诗,而且白诗也为平民百姓所欢迎,《长恨歌》、《琵琶行》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其他方面,如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在文艺思想和编选体例上也给日本诗歌总集《万叶集》以影响。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学家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被派遣。

#汉语拼音#文学#文化#读书#平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