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违约损失率的重要性 违约损失率的计量

2020-10-14知识9

谁知道“债项评级”是什么意思? 债项评级是指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债项评级的内容:1.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评级主要针对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而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因此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2.损失客户违约后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债项损失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经济损失,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包括折现率、贷款清收过程中较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二是会计损失,也就是商业银行的账面损失,包括违约贷款未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两部分。3.违约风险暴露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是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暴露总和。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则为已提取。

违约损失率的重要性 违约损失率的计量

商业银行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某笔违约贷款的违约损失率时,若该笔贷款的回收金额为2亿元,回收成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缩写LGD)是指给定借款人违约后贷款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即违约损失率=损失/违约风险暴露=(3-2)+1.5/3=83.3%。

违约损失率的重要性 违约损失率的计量

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和回收现金流法。() 参考答案:对解析:答案为A。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二是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

违约损失率的重要性 违约损失率的计量

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违约损失率时,若回收金额为1.04亿元,回收成本为0.84亿元,违约风险暴露为1.2

银行风险PD,LGD,EAD是指什么,如何计算? PD是Probability of Default的缩写,指:违约概率。LGD是Loss Given Default的缩写,指:违约损失率。EAD是Exposure at Default的缩写,指:违约风险敞口。三者关系计算。

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违约损失率时,若回收金额为1.04亿元,回收成本为0.84亿元,违约风险暴露为1.2 正确答案:D解析:回收现金流法公式:违约损失率=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代人数据,违约损失率=1-(1.04-0.84)÷1.2=83.33%。

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违约损失率时,若回收金额为1.04亿元,回收成本为0.84亿元,违约风险暴露为1.2 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其中回收现金流法是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

违约损失率的重要性 自1988年以来,巴塞尔资本协定的基本思想就是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产要根据其风险水平规定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即监管资本要求。新协定没有改变这一基本思想,而是在增强监管资本计量对银行风险敏感度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在信用风险方面反映这一监管思想的基本公式是:其中:SMC为监管资本,RWA为风险加权资产,RW为风险权重,EAD为违约时暴露。在新协定提出的标准法下,风险权重由监管当局根据新巴塞尔协定的规定给出,共有五个等级:0%,20%,50%,100%,150%。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在这一方法下基本上沿用了1988年版资本协定的做法,最大的改进在于确定银行风险资产的风险等级时引入了外部评级,从而使得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在监管资本确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协定在提高监管资本风险敏感度方面最重要的改进并不在于引进外部评级的标准法对88年版本的改革和完善,而是在于提出了基于银行内部评级来确定监管资本要求的内部评级法(包括基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在新巴塞尔资本协定提出的这种内部评级法下,针对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方面:风险暴露分类、风险要素、风险权重函数、最低要求和监管检查。风险暴露分类是指监管当局对银行所有的信贷类资产。

违约损失率的作用 LGD在银行内部评级和管理中的作用如前所述,由于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在内部评级法中引入LGD作为资产风险权重函数的自变量,而且通过监管资本激励机制的刻意设计鼓励银行采用基于内部估测的LGD数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LGD对银行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然而,LGD对于银行的重要性却不仅仅基于监管的原因,更不是自新巴塞尔协定提出内部评级法后才开始被银行注意到,相反,随着银行内部评级的发展,尤其是在90年代,LGD对于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银行所重视。90年代以来,在西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内部评级体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银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加大和创新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对资产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如偏重主观判断的5C专家评审法、偏重单纯计量分析的信用打分法等,都因过于简单、缺乏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银行管理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贷款出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不能适应信用组合管理、风险资本配置等现代银行管理体系的发展。同时,以独立身份服务于全社会公众投资者、并且在对象上以。

#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银行风险#债项评级#违约损失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