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有个通病,能躺着就绝不坐着,总是呈现一副懒懒的,没有精气神的模样,不仅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还气短,乏力,说话都十分费劲。相信医生们肯定也遇到过这类临床患者,看上去好像只是普通的气虚,但那些因气虚引发的妇科病机和症状你真的了解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功立欣中医妇科名师杨毅玲教授,深耕中医领域40年,国内名老中医,擅长中医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疑难病,今天将用临床案例教我们如何分辨由气虚导致妇产科疾病的病机病状,以及相对应的诊治方法。
气虚临床表现
《黄帝内经》中指出:“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中医讲的气虚,其实是指人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在中医临床表现上,气虚也分为以下三类。
元气虚:神疲乏力
宗气虚:气短虚弱、声低懒言(肺)头晕目眩,舌淡脉虚(心)
卫气虚:自汗,易感冒
诱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年高元气自衰
辩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气虚导致的妇科疾病症状
气虚长期发展下来,会渐渐形成妇科疾病,在临床上,女性气血虚弱不但表现为月经延后,经量减少,还体现为精神郁闷,面色苍白无光,白带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会影响整体的精神气质;此外,生育期女性肾虚如果没有得到改善,那么怀孕期间则会遗传给宝宝,中医认为,肾虚与血虚又有直接关系,孩子会因脑供血不足而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状态;以下为杨毅玲教授以中医视角总结的病因病机。
一为气虚则统摄无权,而冲任失固,发生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崩漏、胎动不安、坠胎、滑胎,产后恶露不绝,乳汁自出;(血出的多)
一为气虚日久,虚而下陷,可致子宫脱垂;(生殖器官也下垂)
一为气虚卫外不固,可出现经行感冒、产后自汗,经常容易受凉感冒,感冒不是很重,但就是缠绵不愈。
若气虚血行不畅,进一步发展可为血脉涩滞,可产生血瘀诸疾。
病例分享
蔡某,女,39岁,已婚
2014年9月25日初诊:月经12岁初潮,近3个月,月经半月一行,经血量多,色淡红,无血块,8天才净,月经将净及净后1-2天,小腹微痛,平时气短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
辨证:气虚所致的月经先期。
治宜:补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人参归脾汤
在面对患者月经不调时,杨毅玲教授通过面相舌相找到病症关键点,直接从源头入手,配以补气汤药阻止气虚乱入根治妇科症状。
妇科补气常用中药
杨毅玲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一部分妇科补气常用药物,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择。
党参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
用于气虚所致的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食少,口干,自汗,脱肛,阴挺,月经量少,闭经等。
生黄芪
【药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炖鸡
【功效】为补气要药。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都有卓著的疗效。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月经不调,产后,体质虚弱者服之有效。
对于生黄氏杨毅玲教授还分享道:有个女教授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白术
【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除湿
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所以妇科病辨证为脾胃气虚,
又有湿邪的,最适用。
白术健脾除湿,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见脾虚有湿的患者,多用白术,功在除湿。另外,白术为安胎圣药。
太子参
【药性】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在众多补气药中,唯有太子参性平,不温不燥,清补而不腻,建有滋阴润燥之效,就是补而不上火。
从名字看出,此参气阴双补,女同志服后能生太子,可炖鸡吃,妇科常用药类。
杨毅玲教授诊治妇科疾病时,以中医辩证精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纲领辨识人体正气强弱、病邪盛衰;治宜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过缓缓补益精血,增强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熟练运用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巧化古方、妙用灵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诊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