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通讯员 陈秋月 商良坤
“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秋日里,广西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洁白的茉莉花星星点点,芳香四溢。
“我种植的茉莉花大概有4亩多,每天摘花卖花大概有100多块。家里已经盖起了三层楼,现在生活越过越红火。”在茉莉花地里,横县校椅镇石井村茉莉花种植户李福锦一边摘花一边乐呵呵地说。
“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来自广西横县。”横县茉莉花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60%,是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
在校椅镇石井村等核心种植区,横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资金、人才、科技等现代要素向园区聚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茉莉花+”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把一个小品种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科学种花,品质好,身价高
1978 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横县开始了第一块茉莉花集中连片种植。
“石井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茉莉花。”校椅镇石井村党委书记李克进说,目前全村1530户,每家每户都种有茉莉花,总共种植有5350亩,是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种植区。
然而,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前些年,由于多年连续成片种植茉莉花,一种土传病害——白绢病大量发生。“土地要是染了这种病菌,就很难再种活茉莉花。”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付岗说。
后来,付岗带领生物防治科研团队开展了利用抗病微生物防治茉莉白绢病的研究。“我们研制了一种抗病复合微生物菌肥,防治效果好,并在横县茉莉花上推广。”付岗说。
“李老师,茉莉花为什么容易枯死?”“这是白绢病害。茉莉花种植一定要定期施用木霉菌肥,进行预防。发现病害应及时铲除病苗、翻地,并用多菌灵或代森锌进行土壤消毒。”
9月16日,在横县中华茉莉园,科技特派员、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先民忙着指导茉莉花种植户李大隆防治病害。
近年来,横县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茉莉花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和应用推广,新引进和培育37个茉莉花品种,打造世界茉莉花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研究基地。
同时,横县建立了“茉莉花专家大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等10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建成了国家茉莉花及制品重点实验室,为茉莉花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标准化种植的茉莉花较传统种植的花期延长40天/年,每亩花田为花农增收3600元以上。”横县茉莉花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陆宏建介绍,横县率先在中华茉莉园建成了4000亩茉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茉莉花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监测等项目,并创新开发“数字茉莉”平台,实现茉莉花产业发展全程“数字化”。
“我们种植的茉莉花有机无公害,卖价高。通过种植茉莉花,村里的贫困户预计今年全部脱贫。”李克进说。
如今,在横县,一亩茉莉花一年能产鲜花约2000斤,茉莉花种植核心区花农2019 年年收入达到16255 元,是一朵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一产接二连三”,品牌响,效益高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坐落在石井村的中华茉莉园火了!很多游客纷纷前来赏花观光,购买茉莉花茶、茉莉精油、茉莉糕点等特色产品。
“我们种的花又香又大,招来了很多游客。白天和晚上的游客都很多,每天有1万多人。”李克进说。
高品质的鲜花有了,如何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更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借助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横县加快形成茉莉花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示范、文化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陆宏建介绍,横县按照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群发展思路,在做精茉莉花茶的同时,开发了茉莉精油、茉莉护肤品、茉莉文创工艺品、茉莉糕点美食等一系列衍生产品。
农业是基础,“接二连三”天地宽。
从“走马观花”到“驻马赏花”,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园的建设,横县旅游消费经济也应运而生,“茉莉闻香之旅”品牌更响亮了,带动了“旅游+”融合发展。2019 年,全县茉莉主题旅游人次达502.21 万人次,消费总收入44.28亿元。
“一产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让横县茉莉花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9年,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1.3万亩,年产茉莉鲜花达9万吨,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年产茉莉花茶7.8万吨,全年全县茉莉花(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达122亿元。
一朵小小的茉莉花,在广西横县,开出了一个百亿元的大产业,映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灿烂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