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索教育精准扶贫支援新模式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走上提质增效新高度

2020-10-14新闻6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着眼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协同发展、跨越式发展,北京市教委积极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密切追踪“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新技术新手段,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区域教育扶贫新路径新模式。10月14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第二期汇报暨第三期启动仪式线上正式启动,即将面对和田地区300位教师进行远程系统化提升。据悉,该培训项目自2019年启动试点至今,已经面向和田400位教师实施了两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

以科技助推教育扶贫,实现远程跨区域互助是目前最新最重要的探索创新。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自启动以来已落地实施了“和田项目”和“银川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受援地区教师的好评。据了解,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是北京市教委打造的坚持考核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思路;坚持关心关爱的首都教育扶贫特色品牌。“和田项目”就是在北京市教委主导下的,委托首都师范大学统筹首师大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及首都丰富的优质一线教育资源,依托“双优云桥”与“智慧学伴”平台,通过双师教学、在线观摩、自主学习、语音诊断、交流分享、在线辅导、数据评估以及“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问答中心”“双师微课”“一对多在线辅导(互动课堂)”等方式,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

探索教育精准扶贫支援新模式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走上提质增效新高度

为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和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以及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精神,北京市教委于2019年9月启动了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项目,以一系列教育扶贫“组合拳”有效助力和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开始探索教育精准扶贫支援的新模式。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可表示:“相较于传统项目,和田项目实现了几大创新点:凸显高校扶贫特色;科技赋能教育援助实现转型升级;教师实践任务减量增效,受训教师满意度高;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创新双向互助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田本地研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构建了教育扶贫协作的长效发展机制。”

2019年9月11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在和田地区和兵团十四师率先启动,首批对1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为期两个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研修,其中50名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50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现代科技手段为教育扶贫事业插上翅膀,意味着相隔4000多公里的北京市与和田地区实现了智能互动培训。

2020年1月3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银川项目实施,项目为期3年,覆盖银川6个县市区,在94所学校沉淀14门课程420学时学习课程资源、270节名校联盟双师课堂,培养300名一带一路共读种子教师和一批掌握大数据教研能力的领军型教研员、一线教师,试点中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辐射“银川都市圈”,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银川样板”。

从2011年专门建设北京教育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网,投放北京优质课程和培训资源,到2014年开始依托北京市教科院北京数字学校向受援地推送优质课程资源授权账号;从2017年委托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组织优质资源远程互动教学,开展骨干教师同步课堂、网络教研,到2019年启动实施“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实现跨区域的远程在线资源互联共享、教师互助教研、师生互动交流;北京市“互联网+教育援助”走过了一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到双向、从教学到教研,功能不断完善、受众不断扩大、覆盖区域不断拓展的探索实践之路。特别是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互联网“云帮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4个月内实施项目十余个,培训受援地干部教师4000人。

#扶贫#在线教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