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2020-10-14新闻11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做大事的成功人士,其身边都不缺乏很多谋臣志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朝代中,正是由于涌现出无数的名士名将,才使得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值得细细品味的名人轶事。而那个战事颇多的三国时代,更是如此。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无论哪个阵营,都有一定数量的谋臣相辅,但无论是从人数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曹魏都可以拿到第一名。当时的曹操帐下,谋士有郭嘉、贾诩、荀彧、苟攸、戏志才、司马懿、杨修等人,武将有五子良将、八虎骑等猛士。如此全明星阵容,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可被打败的存在。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曹操

不过,仔细想想。一代枭雄曹操虽成就霸业,但其生性多疑,为何却还有这么多名士名将愿意追随着他呢?五钱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曹操出身不凡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因出身名门望族,曹操自幼就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书法。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而曹操早期的马仔,基本上就是曹氏及夏侯氏子弟们。在军队配备方面,曹操可谓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三国志》

第二、地域优势的压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时候,只有宗族子弟才有地方读书。因此,一般的学堂也是由各宗族势力所建,当时所建学堂大部分聚集在颍川或襄阳。而颍川正好位于曹操势力所覆盖的范围内,因此大部分身在颍川的贤能都被曹操所用,比如荀彧、郭嘉、陈群等人。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荀彧

第三、曹操用人重大局

为网罗人才,曹操总共发布了三次求贤令。其中有这一句话: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并任用他们。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求贤令

从这里便能明显的看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在他眼中,只要是人才,不论出身如何,无论阶级如何,他都愿意接受。为了成就霸业,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能做到如此地步,可见其对大局之观看的有多么分明。

而事实证明,曹操所言并非虚假,只要有人才愿意来,他便会喜形于色,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此外,曹操在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时,又能做到赏罚分明,以己度人,这一点对于稳定军心,巩固军队内团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曹操的多疑并非毫无依据

曹操的多疑事实上是建立在影响他成就霸业的基础上,并且他主要的怀疑对象其实是文人士大夫。例如,他杀孔融是因为他不识时务,跟自己说话多有冒犯,且傲慢无礼。时间一长,曹操忍无可忍,便杀了他。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孔融

而对于许攸,虽然他与曹操关系亲密,但因过于恃宠而骄,反而令曹操反感。曹操虽珍惜人才,但也非常讨厌自视甚高之人。因此,他才杀了许攸。

曹操生性多疑,获“滥杀无辜”之名,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

曹操

在五钱君看来,为了征服天下,曹操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因此广招英才,很多布衣贤才愿意追随于他,也是被他求贤似渴的态度,及珍惜人才的胸怀所打动。不过,由于曹操自小便养成了小心敬慎的性格,因此落得天性多疑的诟病,但事实上,他的多疑并非过于敏感导致。为成就自己,他或许不得不这么做。对此,你如何认为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