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报告出炉 建议将其定性为“非机动车”

2020-10-14新闻11

日前,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大数据报告《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以下简称《观察报告》)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

该报告由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团队与美团电单车联合撰写,依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间昆明、长沙、银川三座城市的出行大数据为蓝本,折射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变迁。

数据显示,41%以上的共享电单车用户日均出行超过2次,平均骑行时速10.9公里,与共享单车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为补充。

《观察报告》指出,随着绿色出行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共享电单车这一新业态在为民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应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促其安全有序地发展。

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报告出炉 建议将其定性为“非机动车”

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数据。截图

骑行时速10.9公里 安全高效出行“不打烊”

《观察报告》显示,在三座样本城市,用户平均单次骑行15分钟,行程2.5公里;骑行时速约10.9公里,不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最高限速的一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频用户占比增长趋势明显,一个月内累计出行10次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达到11%,长沙还出现了单日骑行最高13次的用户。

作为日常通勤工具,共享电单车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24小时“不打烊”、多高峰出行,是共享电单车骑行的另一特征。

三座城市的大数据显示,其工作日呈现出典型的早晚大高峰、午间小高峰的多高峰特色,9点和19点前后的早晚高峰出行非常集中,昆明、长沙用户在该时段的合计出行比例均超过20%;

在周末,早晚高峰时间较工作日有明显延后,晚间18-19点成为一天出行最高峰,傍晚和夜间的骑行相较平日更受欢迎;

在清晨5-6点、晚间22-23点和凌晨1点前后,三城不约而同出现了骑行潮,该时段常规公共交通基本处于停运状态,而共享电单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交运营的“空窗期”,夙兴夜寐的人们或早起加入新一天的奋斗,或晚归感受夜生活的魅力,可以说共享电单车从侧面刺激了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也见证了人们不打烊的“慢”生活。

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报告出炉 建议将其定性为“非机动车”

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数据。截图

与共享单车优势互补 共享电单车应属“非机动车”

《观察报告》指出,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两者“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征较为突出,能提供经济、合理的多样化选择,理应成为用户出行方式的多选题。

大数据分析发现,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都合力服务于用户的中短距离出行:从单次骑行距离来看,共享单车有80%以上在1.8公里以内,共享电单车则80%以上在3.5公里以内;

用户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解决1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而针对2公里以上的路程,骑行共享电单车的比例显著增加,两者用户的重合度不足30%,互为补充;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的全程出行速度大致相同,均属“慢行”范畴;

此外,共享电单车5公里以上的骑行占比不足10%,这也与机动车以中长途为主的出行需求产生区隔。

结论还显示,共享电单车更易于交通部门监管,体现在三方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低速状态占比较高,其中瞬时速度为0的静止状态占到骑行时间的近18%,这意味着共享电单车的骑行更易受到交叉口信号灯的约束,用户的交通规则意识和骑行安全意识更强;

在骑行路径选择上,区别于共享单车的使用更深入城市毛细血管,共享电单车主要服务于城市干道网路,其行为可见度更高;共享电单车将重力感应、限速提示、人脸识别等新科技功能投入应用,相对于传统电动自行车更能限制违规使用,杜绝安全隐患。

据此,《观察报告》指出,应以2004年正式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畴为基准,将共享电单车定性为“非机动车”,0明确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角色。

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报告出炉 建议将其定性为“非机动车”

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数据。截图

新业态发展推进新动能

电动自行车是城市交通领域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的燃料替代型交通工具。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总产量高达4.3亿辆,是机动车总产量的1.4倍。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出行方式,共享电单车因其便捷灵活、绿色环保、科技赋能等特点,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显著增加,而共享电单车等类似出行工具的落地则较好地满足了需求。

数据显示,复工复产阶段公共交通客流的快速恢复与共享电单车的骑行增长相得益彰,多种交通方式呈现了互促互补态势,这一点在《观察报告》样本城市长沙体现得尤为明显。

报告建议,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应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因势利导,完善路权,优化设施,加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治理,以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

此外该报告还呼吁,应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制定政策,使共享电单车行业更好地服务城市出行。去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执行,在海量超标电动车面临逐步清退,传统电单车行业处于较长期升级的当下阶段,共享电单车可以填补随之产生的出行需求缺口,并在软硬件技术和安全建设方面提供了优化方案,展现出充足的新动能,值得包容与维护。

目前,在加强规范管理和严格准入的前提下,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共享电单车运营管理服务细则,实施精细化科学治理,为探索新时期共享电单车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保障,也将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云南网记者 赵岗

#骑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