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吕华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毛梓权
“护目镜还差两个,防护服我们再去给你拿三个。”记者来到南京路103号检测点的时候,姜文彬正在忙着给检测点的志愿者们发放物资。除去董事长的身份,此时的姜文彬,还是“琴岛义工总会”的创始人和组织者,也是一名志愿者。
从爱心人士或团体手中接收物资、再给各个检测点分发物资、为各个检测点解决人力物力等几乎一切需求,是姜文彬这两天以来,从早上六点便开始的工作。
姜文彬(左一)在检测点。
然而,睡眠三小时,几乎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量,并没有让姜文彬展露出一丝疲态,反而让这个92年的青岛小伙儿很兴奋。“我就是停不下来的命,公司那边现在不需要我盯着,我就来这边帮个忙。”他边说着,又去给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安排起了防护服。
于是,对姜文彬的初印象就这样产生了:青岛小伙儿、90后、高材生、董事长、无偿、志愿者、接地气,以及矛盾点。
矛盾点的背后,人性的复杂面总是能得以窥见。三个小时的跟拍采访,姜文彬就像是一本写满故事的书籍,满载着他的传奇,在旁人面前徐徐打开……
现实里的“哆啦A梦”
“西海岸新区现在普通维持秩序的人员已经足够了,还缺专业的采样人员,我这边现在能提供五个护士。”“李沧派出所需要护目镜是吧,好的,我们马上送过去。”即便是采访的过程中,姜文彬也仍然机不离手,他的微信群就像是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只要是检测点有需求,不管人力物力财力,他都能帮忙提供。“我的人脉还算是比较广,一般检测点的需求都能满足。”姜文彬将护目镜和防护服装上车:“像检测第一天基本上就是缺人,正好我们的志愿者团队里面有医生,也有护士,就给安排过去了。第二天就开始缺物资,我们就帮他们找物资。”光记者采访的当天,姜文彬就为岛城的检测点提供了500副口罩、500副防护手套、150副防护眼镜、150副防护面罩、150副医用防护服 和3辆防疫物资转运车。
姜文彬为检测点工作人员发防护服。
作为“琴岛义工总会”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姜文彬的微信会被好友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推荐,圈子也就这么被打开了。很多想要捐赠的团队或个人都会直接联系他,同理,缺物资缺人力的也会直接找他。久而久之,姜文彬就真的变成了志愿者们的“哆啦A梦”。“那天晚上已经快十一点了,西海岸新区那边有个检测点,跟我要一样很稀缺的东西:录入身份证信息的采录机,还要得很急。没办法我只能发动朋友们找各种各样的民宿老板、合作酒店的朋友,最后好不容易才凑了一批给他们送过去。”谈到不久前的战绩,姜文彬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与兴奋。“这就是一件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帮别人一个忙,你就会觉得自己的个人价值又提升了一点。”
内心充满阳光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姜文彬的热情与善意很快便在微信群里一呼百应。近2000名来自青岛各地的志愿者主动加入“琴岛义工总会”,他们当中有军人、有老师、有建筑工人、也有医护人员,还有正在上学的学生,年纪最大的43岁,最小的只有15岁。“像上次小珠山大火,我们志愿者团队里就有军人救火、有医生救人、有程序员打通网络、有管理人员疏松群众,大家各司其‘职’,提供的是全套服务。”对此次青岛疫情,姜文彬也是信心满满:“和年初疫情时不一样,青岛这次各方面准备都很充分。我们为这次青岛核酸检测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有311人,每个区都有分配到,全是有疫情和卫生护理以及维持秩序经验的。”
姜文彬从爱心人士手里收集物资。
世界赠我以阳光,我必回之以温暖
谈起当志愿者时的初心,姜文彬向记者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时间回到2014年的夏天,在厦门大学读大四的姜文彬正在准备毕业论文,他还有着对未来留学、工作等种种规划,一切“美好”都仿佛触手可及。“任何期待的事情,大概率都不会在期待中发生。”姜文彬苦笑:“这次‘意外’真的就比‘明天’先来了。”亲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重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学业,休学回家。曾经预想的未来,就在那一刻,突然偏离了既定的轨道。
在姜文彬看来,2014年像是一条分界线,从此在他的生命里划分出了冷与暖。善或恶?对或错?都在那年夏天,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在那以前,我会觉得自己从来不缺朋友,原生家庭也很幸福,所以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但因为那次变故,让我知道了现实是有多么残忍。”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段被标注为灰色的日子,在那样的日子里,别人的一丁点好,都会被自己写意成暖暖的风景。直到今天,姜文彬都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时在他桌子的右上角,永远能看到的朋友们送的零食。“因为我有熬夜通宵的习惯,他们就怕我饿着,给我放袋零食吃。也不说是谁放的,要么是这个人,要么是那个人,就这么一个小细节,大家都形成了一种习惯。”朋友们这种“不署名”的关怀给了低谷时期的姜文彬莫大的鼓励与温暖,也让他由此产生了“做公益”的想法。“因为志愿者就是不求回报的,他们就是让你相信,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依然有一群人能跟你坦诚相对。彼此之间没有隐瞒,也没有亏欠。”
“成为一名志愿者”。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姜文彬很快便与朋友们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起去参加关怀残障儿童的“希望之星”活动,在那里,姜文彬第一次被生命的顽强所震撼。“那里面的小孩,每个人的缺陷都很严重,而且都是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有一个小女孩,胸腔没有闭合,肋骨天生有缺陷,肉眼就能看到她的心脏在跳动。而且她浑身都已经发青了,但我一过去,她就冲着我叫哥哥,看到那场面,心里太不是滋味了。”这次的活动让姜文彬许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心里的阴霾也就此消散,“跟这些残疾儿童相比,自己受到的那点挫折真的不算啥。”
从此,姜文彬便正式踏上了“志愿者”之旅,正如那些被“判”了死刑的孩子依然乐观坚强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姜文彬也一直向阳而生。 “就是因为有太多的爱关注到别人身上,生命才会迸发出它该有的活力。”
坚持向“野”而生,只为保留初心
从一开始,姜文彬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还有7个有趣的发小。“我们刚刚建(志愿者)群的时候,还只是那种几个人组成的兴趣群,叫‘枫丹白露观影会’。作为群主,我主要是带着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一起玩。后来一起做过几次志愿者活动之后,发现大家都挺热衷的,就慢慢发展成了规模。”姜文彬 和发小们还为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伯爵山骑士团。“我们希望能发挥骑士精神,算是比较中二的想法吧。但可以带着这种非常中二的精神跟大家一起成长,让周围的世界多一点分享,多一点温暖。”
从最初的8个人,到如今的2000人,从最初的“兴趣群”,到如今的“琴岛义工总会”,姜文彬也已经把“志愿者”当成了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但是,当周围朋友提议注册一个公益组织或公益机构的时候,姜文彬却拒绝了。“一件事情一旦进入流程化,就会多很多的条条框框,变得有目的性之后,缺失了自愿的成分,也缺失了温情。”坚持向“野”而生,是“琴岛义工总会”成员们共同的心愿。“大家都是自愿过来的,有空就过来,能帮上什么忙就帮什么忙。”在姜文彬看来,这种“野生”的管理方式更能体现出自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