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恒温北伐:借北伐的名义充实自己的势力

2020-07-21新闻9

自“八王之乱”后西晋政局越发的混乱,最终在多方势力打击下丢失了北方大片的土地,晋元帝司马睿南渡长江又重建了“晋”朝,名曰:东晋!此时的东晋已经实力以大不如前了,那些南迁的世族贵族心中非常渴望打回北方收复失地。

东晋地图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平蜀之战使得桓温声名大振,朝廷忌惮不已,担心他日后难以控制。会稽王司马昱只得让扬州刺史殷浩参与朝政,以期能对桓温有所抑制。此后两年间,殷浩数次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园陵,但却屡次战败。军需物资更被掠夺殆尽,朝野怨恨不已。公元354年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迫使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从此,朝廷内外大权尽归桓温,朝中已无人再能阻止桓温北伐,北伐就是一个冠冕堂皇、没有人能反对的最好的独揽大权的机会。

公元349年后赵的石虎称帝,然而又在同一年病逝。石虎病逝后,诸子夺位,部分地区守将投降东晋,北方事态开始变得混乱,大量百姓开始南渡长江归附东晋。在这种形势下,桓温看到了“北伐”收复失地是有机会,屯兵安陆。

东晋大司马恒温

第一次北伐

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晋书·桓温传》

公元354年桓温自江陵率四万步骑北伐,取道武关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同时梁州刺史司马勋亦经子午道北伐前秦,晋兵在桓温的统率下大败前秦兵,三辅各郡县居民争相以牛酒劳军,老人更流着泪说:“不图今朝复睹官军。”面对这个大好的形势,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逼长安但桓温不听从。

前秦军在白鹿原反击桓冲所统帅的晋军,杀晋兵万余人。而当时前秦更抢先一步收割麦子,而且坚壁清野,令桓温陷入缺粮困境。在战事不利和缺粮之下退兵荆州,第一次北伐至此结束。

恒温第一次北伐路线

第二次北伐

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晋书·桓温传》

公元356年桓温数次上表,请求朝廷移都洛阳修复园陵,但都没有得到朝廷同意。不久,朝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负责征讨姚襄事宜。

同年八月桓温兵至伊水,羌族首领姚襄正围困洛阳,闻桓温来攻撤军而回,在伊水之北拒水而战。桓温亲自披甲督战命晋军结阵而进,终于大破姚襄收复洛阳。他进入金墉城,拜谒先帝皇陵,并设置陵使修复皇陵。不久桓温班师南回,并将三千多家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

恒温第二次北伐路线

第三次北伐

寇逼河南,太守戴施出奔,冠军将军陈祐告急,温使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助祐。——《晋书·桓温传》

公元369年桓温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当时正逢大旱水道不通,桓温便让人在钜野开凿水路三百里,使船只由清水进入黄河。郗超建议桓温尽率全军直击前燕国都邺城,或者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食,直至明年夏天再继续进攻。他认为如不速战速决,当战事拖延至秋冬后,在水量减少而北方早降温的客观条件之下,会令晋军更难维持。但桓温全都不听。

燕国大将慕容垂、傅末波等人率八万大军前来抵抗晋军,桓温命袁真进攻谯、梁,并打开石门水道。但袁真始终无法开通石门,最终晋军军粮耗尽。九月桓温焚毁战船退军而去。慕容垂率八千骑军追赶,与晋军战于襄邑,桓温大败死伤三万人。

恒温第三次北伐路线

桓温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复中原,而是志在立威,企图通过北伐,树立个人威信,伺机取晋室而代之。因此他在作战中务求持重,在大好形势下常常观望不进,贻误战机。桓温确实很熟悉兵法也善于用兵,但“北伐”就是一个冠冕堂皇、没有人能反对的最好的独揽大权的机会。而东晋君臣无意恢复失地志在割江自保,又桓温权势日增,朝廷对其深怀戒心,当桓温大军进展顺利之时,申胤就曾预料说:“以温今日声势,似能有为,然在吾观之,必无成功。何则?晋室衰微,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故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乖阻以败其事”。这是正确的分析。

东晋军队大战前秦军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