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质疑此举“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导向。
据了解,该项政策于2019年6月出台,从2022年开始实施,其中有3年的缓冲期。考核方法采用分档计分的形式,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多只相差两分。若存在特殊情况,比如因遗传因素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近视,经相关医疗证明可不减分。可见,该项新规在出台之前,就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但为什么还是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
一方面,在“升学指挥棒”下,分数还是人们更为看重的东西。因视力不达标就扣分,对于近视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视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课业负担多、课外活动时间少、电子产品滥用等。其中课业负担多、课外活动时间少这两个诱因,恰恰是“升学指挥棒”指挥的结果。如今又用“扣分”的形式来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视力,这样做法,本质上是否自相矛盾呢?
诚然,以“扣视力分”的形式倒逼学校和家长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家庭和学校尽早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但保护青少年视力,是一项要多方参与、配合的系统工程。仅靠“扣分”是远远不够的,若实施不当,还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更重要的是营造好保护视力的环境。比如,给青少年更多的户外运动时间,制定全场景、全流程的科学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抛回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