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宋逼走了盟友,却只得到一块烫手山芋,熙河大捷算是胜利吗?

2020-07-21新闻4

北宋初年,西北李继迁及其部党项族不愿意投降北宋,便出占河西走廊,与北宋分庭抗衡。公元1038年,其孙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西夏,从此西夏成为北宋西北边境最大的敌人。

西夏建立后,与北宋多次发生战争,并曾多次大败北宋军队,逐渐成为北宋君臣的心腹大患。到了宋神宗时期,宋神宗接受了王韶的《平戎策》,并取得了北宋北汉以来少有的重大军事胜利,即熙河大捷。

然而,这场胜利却引起了后人的很多争论,论者认为北宋虽然取得了军事胜利,却并没能达成战前目标,没有实现战争目的的战争应该算不上是胜利,这是怎么回事呢?战略构想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次年改治平为熙宁。宋神宗就是王安石变法中,最支持王安石的那个男人,他虽然年轻,到却有超越前面几位皇帝致力于解决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信心。

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上书《平戎策》,劝朝廷早日解决西夏问题,神宗皇帝新继位,正有意做出一番成绩,王韶的出现正合神宗心意,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平戎策》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国家必欲讨平西贼,莫若先复河湟,则李氏背腹皆受敌,表里交击之患,不攻而自覆矣。意思就是北宋要消灭西夏,必须先收复河湟地区,让西夏人腹背受敌,从而不攻自灭。

在王韶的这句话里,查阅地图可以发现“河湟”地区处于今天黄河干流与支流湟水交叉的流域,该地分为东西两侧,东侧即 “河洮”由北宋控制,归熙河路节制;西侧即湟水流域,被一个叫唃厮啰的政权控制。

河湟毗邻西夏国,被北宋和西夏夹在了中间,但是历来受到被西夏所吞的威胁更大,因此唃厮啰和北宋走得更近,在神宗之前一度和北宋结盟关系,唃厮啰尊北宋皇帝为宗主,北宋则为其提供庇护。

在以往的宋夏战争中,双方主战场是陕北边境。王韶的策略是北宋先吞并盟友唃厮啰控制的河湟地区,这样可以开辟新战场,在河西走廊地区与西夏交战,这样就达到了让西夏两面作战和腹背受敌的目的。顺利的话还可以将唃厮啰人组成一支军队,驱之为前锋,北宋可不费一兵一卒而坐收渔翁之利。战略实施

客观地讲,王韶的策略不失为一条妙计,然而这个战略实施起来的难度显然超乎了王韶和神宗的预料。

一方面,河湟地区一直是唃厮啰的地盘,他们之所以附庸于北宋,完全是为了对抗西夏,从而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如今,北宋打起了吞并唃厮啰的主意,唃厮啰怎么会心甘情愿被消灭呢?另一方面,西夏虽然无法吞并唃厮啰,但是也绝对不愿意看见北宋占领河湟,进而对自己形成威胁。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面对王韶的招抚分化,唃厮啰内部最大的两个部落首领董毡和木征立马放下之前的恩怨,一起对抗起了北宋。面对北宋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唃厮啰很快就彻底倒向了西夏人一侧,双方约定结为联姻,共同应对来自北宋的威胁。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在王韶的《平戎策》的预料之中。可是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等人仍然非常乐观,为了支持王韶的策略,北宋最终诉诸了武力。熙宁五年(1072 年)七月,王韶率军讨伐木征,一个多月后攻下武胜城(今甘肃临洮),首战告捷。

但是就在神宗认为木征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走的时候,木征却抵抗得更加顽强了。熙宁六年(1073 年)二月,在王韶攻陷河州和要塞香子城,但木征也在用力反攻, 七月,木征又夺回了河州,香子城也再次被木征拿回。八月,王韶再陷河州,并一口气占领了熙、河、洮、岷、叠、宕六州,史称熙河大捷。结局事与愿违

神宗非常高兴,以为大事可图,却不知北宋费尽周折却并没有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首先,被北宋攻占的熙、河、洮、岷、叠、宕六州只是河湟的一部分区域,而大部分地区仍然被唃厮啰人控制着;其次,唃厮啰人不甘心土地被占,也不愿接受北宋统治和驱使,因此频繁发动反攻;最后,唃厮啰人本是北宋对抗西夏的盟友,如今却彻底倒向了敌人一边。

果不其然,北宋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并不顺利,熙宁七年(1074 年)二月,王韶所率宋军在踏白城(今甘肃积石山)被唃厮啰人打败,王韶的副将景思立战死,局势瞬间转变,熙河等六州面临着得而复失的危险局面,北宋面临着被拖入战争泥潭的局面。

神宗这才发现,当初王韶给自己描绘的蓝图远远还没有兑现,甚至连熙河等六州能不能被北宋守住都还是个未知数,意味着这根本就是一块烫手山芋,至于一举覆灭西夏,短时间内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此看来,熙河大捷除了让北宋得到一块烫手山芋外,并没有给北宋带来预想的战略价值,反而还把北宋的盟友逼到了西夏人的怀抱。从这个角度看,熙河更像是一场让北宋赢了面子,丢了里子的战争,也难怪有人认为这并不算是胜利了。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