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闸后,濛洼蓄洪区一片泽国
连日来,各方救援力量集结阜南濛洼蓄洪区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大雨落江淮,浊浪滔天。7月19日21时,一场紧急撤离在安徽省阜南县濛洼地区展开。
7月20日8点32分,淮河王家坝闸水位已达29.75米,超保证水位。时隔13年后,这座与濛洼蓄洪区休戚相关的“千里淮河第一闸”再次开闸放水。这也是王家坝闸建成以来第16次开闸放水。
闸门开启,有人守望互助,有人扛起责任,各方凝聚的力量集结,在濛洼大地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
胡广富养殖的300多万的台湾泥鳅苗即将被洪水冲走
胡广富依依不舍的看着七千亩芡实即将毁于一旦
“老胡,别怕!相信共产党”
7月19日,安徽省阜南县境内雨势渐停,该县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早已哑嗓。此前两个小时,他手持大喇叭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尽快转移蓄洪区。当夜,除了濛洼地区老观乡,一场紧急撤离同时在王家坝镇、曹集镇和郜台乡展开。这场撤离要求在凌晨3点之前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备国家防总随时启用濛洼蓄洪区。
当夜21时,刚听到这个消息后,52岁的胡广富沉默良久。作为老观乡芡实基地的种植大户,他经营的7000亩芡实养殖基地在疫情后复产日渐起色。6月初,他购置了300万元的泥鳅,在基地里搞起了混养,一切看上去趋于正轨。
胡广富是滁州天长人,却对皖北的土地爱的深沉。三年前,他发现阜南大地适合种植芡实作物,甚至把位于缅甸的芡实基地搬入阜南。在这里,他投注了全部种养心血,并通过流转土地和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洪水当前,撤离就是命令,尽管胡广富心有不甘不舍。“老胡,走吧,我们帮你搬东西!”当夜,在芡实基地,十多名胡广富帮扶过的贫困户来到自发来到基地,为这个“外乡人”搬家。一把把桌椅、一叠叠被褥、一件件家电,陆续搬上了庄台。
7月20日8点32分,淮河王家坝闸水位已达29.75米,超保证水位。时隔13年后,这座与濛洼蓄洪区休戚相关的“千里淮河第一闸”再次开闸蓄洪。当日15许,洪水淹没老观乡街道前一小时,胡广富看到水塘里长势喜人的泥鳅面露愁容,贫困户老张和老程的拍肩鼓励,让他瞬间笑中泛泪,“老胡,别怕,洪水退了,咱们从头再来,相信共产党!”
郭中士正在将老鹅转移到庄台上
想到60亩鱼塘即将被洪水吞噬,郭中士愁容满面
有人扛起责任的脊梁
当日14时,在距老观乡9公里外的曹集镇,郭中士将保庄圩外养殖场的最后十余只大白鹅赶上电动三轮车,骑车驶向数百米外的姜园庄台。一小时后,郭中士养殖的2200只大白鹅全部“上岸”。几个小时后,他眼睁睁看着承包的60亩鱼塘被洪水吞噬。
44岁的郭中士是阜南县曹集镇人,前些年一直在淮河跑船。去年开始,他承包了蓄洪区保庄圩外的鱼塘,养殖草鱼、白鲢鱼。随着鱼塘生意日渐起色,他还养殖起了大白鹅。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撤离行动,让他从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了“赶鹅行动”。
“我一想到有那么多只鹅要紧急转移,脑子顿时嗡嗡的。”7月19日夜,接到撤离通知后,郭中士并未慌乱,而是给大白鹅喂了一顿饱餐。在他眼里,这些白色的小家伙早已是“心头宝”,一只都不能少。次日晨光熹微,郭中士开始护送这群群大白鹅上庄台,直到把最后十多只落单的大白鹅全部找到。
在曹集镇大郢庄台,67岁的王殿信同样扛起了责任的脊梁。
三年前,王殿信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在村头等到了打工归来的儿子王春强,父子俩决定在庄台下搭建羊圈,全心全力养羊脱贫。经过不懈努力,父子俩成立了合作社,吸引了多名社员加盟。最多时,他们一共养了800只。20日上午,王殿信和社员们将数百只羊赶上庄台后,为了在洪水淹没这片土地前,给羊群争夺更多口粮,他又回到庄台下割草,短时间内将满满两车牧草装运上车,分给庄台上的社员们。
涌来的不仅有洪水,还有各方支援
连日来,各方力量陆续集结王家坝。
在阜南县王家坝淮河大堤,16岁的张乐乐带着矿泉水、火腿肠和方便面分发给值守在一线的防汛人员。刚结束中考没多久,张乐乐就注意到家门口的严峻的防汛形势,也被这些向险而行的大堤守卫者感动着。
7月20日凌晨,阜南公安民警及武警阜阳支队连夜帮助阜南县濛洼地区四个乡镇681户2017名居民全部安置到安全地带。据了解,此次转移主要涉及种植、养殖一些农户。
与此同时,阜阳市特警支队火速集结100名救援力量前往王家坝增援。阜阳市颍州区民兵应急连也已集结110人左右的救援力量,赶赴王家坝支援。20日晚,数十辆军车从王家坝沿淮河大堤向老观、曹集方向紧急驰援。当晚8时30分,武警安徽总队阜阳支队再次出动百余名官兵,动用指挥车、运输车和医疗车携带抢险救援物资奔赴王家坝,进行机动待命任务,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洪水,给这里带来了灾难的同时,也凝聚了各方力量,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王雪松、杨健 记者 吴洋、胡广、刘玉才、朱晓桐)
脱贫户王殿信赶在洪水到来前,尽可能为羊群收割更充足的草料
王殿信为转移到庄台上的羊群喂草料
16岁的张乐乐在王家坝镇淮河大坝上巡堤